第(1/3)頁 早在整頓府城秩序的時候許新正便成立了九州錢莊統管府城內的各家錢莊,后來突破紙鈔技術后便開始嘗試發行紙鈔,只不過范圍局限在府城盆地而已。 這里最早起事,百姓們對他最為信服,發行紙鈔的話阻力最小。 其實紙鈔在這個時代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民間各家錢莊、商行流通的銀票便是紙鈔的雛形。只不過銀票是存款憑證,而非官方貨幣。 真正能被稱為紙鈔的其實是大淮戶部發行過的“大淮寶鈔”, 又稱“錢票”“錢鈔”“寶鈔”,一度與銅錢一起作為法定貨幣流通。 銀票是切切實實拿著銀子存進錢莊,然后錢莊開出票據,一百兩面額的銀票所對應的必定是存在錢莊里真金白銀的一百兩銀子。而寶鈔則不同,它是以國家信用作為擔保,一開始雖然也是以銀錢作比價, 但后來逐漸就玩脫了,朝廷一缺錢就印鈔, 導致寶鈔瘋狂貶值,一百兩面額的寶鈔很可能十兩銀子都兌換不到,直到最后朝廷自己賦稅都不肯收取寶鈔,寶鈔便徹底成了廢紙。 正因為有這個先例,民間對于紙鈔這種東西是存在不小的抵觸情緒的。 但紙鈔又確實好用,尤其是對商賈而言,所以他們折騰出了銀票。只不過各家錢莊之間銀票互不流通,所以還是存在一些麻煩的。 而東越府現在發行的紙鈔則不同,許新正在之前的鴻門宴上就搶回了金融權,只要想在東越府開錢莊就必須向九州錢莊報備,接受審查、繳納押金、服從監管,九州錢莊所發行的紙鈔其他各家錢莊也必須要承認。 接下來只要許新正治下地盤不斷擴大,只要不像大淮寶鈔那樣玩脫了,紙鈔勢必要取代各家銀票。 現在趁著講壇的功夫,正好試探試探各路修行者對于紙鈔的態度。 只要他們現在在府城里用了紙鈔,離開時又順利將紙鈔兌換回了銀子,以后再遇到紙鈔就沒那么警惕了。 而且連修行者都在用紙鈔,對于客商而言也是一種信用背書。 …… 說回苗國師的講壇, 一連三天卯時,天還沒亮呢,昆侖學院大門外就排起了長隊。 許新正讓人在地上畫了線,又派人在現場維持秩序,甚至連張清風也到場坐鎮,確保不會有人鬧事。 排隊的有修行者,也有普通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