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保住了一支部隊,然后讓楚國就此不再支持范氏,肯定是有害的一面。 劉陽擔心的恰恰是楚軍太慘,己方卻是損失不多。 這個是戰略角度的思維。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看一城一地之失,戰爭終究還是服務于政治。 智瑤和魏駒為什么會想要放走劉陽所部? 魏駒肯定是有多方多面的考慮。首先魏氏可以減少損失,再來就是保存實力的范氏才能繼續牽制趙氏,尤其“溫”難以攻克是一個事實。 至于說后面范氏會不會給魏氏在什么位置狠狠地來一下?魏氏已經在智氏引見士皋夷之后基本達成戰略目標,剩下的那些完全可以在范氏真正完蛋之后再接收。 智瑤這邊的考慮更多,留下范氏的實力牽制趙氏只是其一,最想要的是范氏自絕于楚國。 什么意思?沒有太復雜的內涵,無非就是智瑤不想戰事的規模再擴大,范氏就好好跟趙氏互相針對,楚國也別北上再被吳國捅屁股,然后智氏可以跟魏氏找鄭國慢慢玩耍。 去年吳國已經戰勝齊國,不出意外夫差應該已經膨脹到了一種極致,會開始將目光看向晉國,謀劃北上跟晉國打一場,打贏晉軍再使得列國承認其霸主地位。 而吳國已經一再擊敗楚國,甚至連“郢”都攻陷了一次,真的只差打服晉國就能成為霸主了。 智瑤不知道吳軍什么時候會北上,想要的是哪怕吳軍北上,楚國還要有趁吳國內部空虛去攻擊的力量。 說白了就是,智瑤不希望趙氏繼續強大下去,更不想晉國淪為一個二流諸侯國。 為此,智瑤都開始在準備聯絡勾踐,想看看有什么能幫到越國的地方,做這些算是一種對國際局勢的維穩……或者說叫操控。 所以了,智瑤接下來不但會放過劉陽統率的范氏私軍,還想要讓開通道使沒有抵達戰場的其余楚軍歸國。 鄭軍?如果他們是跟楚軍合兵在一塊,智瑤這一次也會放過,鄭軍自己一路則會進行攔截。 理由智瑤都給找好了,他們已經跟聯軍打了兩次,取得了不俗的戰果,接下來無力再戰也算不得什么。 現在看的是劉陽做出什么選擇了。 劉陽發現智氏和魏氏有意放過之后在天人交戰,很想保存范氏的實力,又不得不考慮楚國的感受。 最終,劉陽一咬牙,大喊道:“攻!” 得到命令的范氏私軍,要看事先有沒有察覺到智氏和魏氏的意圖,察覺到或許會覺得明明有機會離開為什么要拼命,沒有察覺到就沒有什么患得患失的心理了。 “自尋死路!”魏駒怒了。 智瑤則是低聲嘆息了一聲,對傳令兵指示道:“揮旗,命我軍加入攻擊。” 這是一個為了保護家族自己可以死的年代,劉陽的選擇是顧全范氏的大局,又或者說認為爭取楚國的支持遠比保住麾下的一個“師”更重要。 當然了,戰事還沒有出現最終的結果,說不定劉陽可以指揮范氏私軍和剩下的楚軍,弄出一個逆風翻盤呢? 然而,講事實,擺道理,合起來五萬的聯軍都敗了,剩下六千左右的范氏私軍和約一萬還在抵抗的楚軍,再加上他們的軍心已失,怎么才能贏? 大概三刻鐘之后,劉陽舉目四望,看到周邊全是智氏和魏氏的士兵,身邊只剩下不到三十名自己人,抬頭看向了西邊的太陽。 不降則死的選項下,大部分楚軍選擇了投降,也有少部分的范氏士兵投降了。 “可要上前?”魏駒打從心里認為劉陽不識抬舉。 智瑤不知道該不該佩服劉陽為了范氏的大局進行犧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