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看不起騎兵是吧?-《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1/3)頁
攻打秦國對智氏來說是意外,卻也有那么點意料之中。
一切只因為秦國兩三年前就已經顯露異動,晉國是擋在秦國東出路線上的國家,一旦秦國有東出意圖肯定是攻打晉國。
那么,秦國知道晉國的強大嗎?或許他們知道,要命的是秦國沒有太多的出路,想東出只能跟晉國打。
為什么秦國不想西邊擴張呢?他們并不是沒有在向西擴張,早在秦穆公當政之前,秦人就一再向西開拓,碰上了戎狄展開廝殺,一打就是沒完沒了,一直到秦哀公時期才有所見效。
秦國跟戎狄打了近百年,后面認清光是依靠武力沒用,改為征繳與安撫并持,并且還鼓勵秦人與戎狄通婚。這樣或許是讓戎狄的麻煩減少,只是秦人的胡化變得越加嚴重了。
如果沒有秦穆公將秦國這輛戰車調頭向東,也許秦人會一路向西,直至某天變成類如鮮卑那般的國家?
什么意思?
游牧民族其實也有農耕,只是像匈奴這般的勢力在農耕方面占到的比例很小,大約是占了一成左右,他們依靠武力搶掠漢人,最為主要的還是向西域諸國收稅。
鮮卑是游牧民族中的一朵奇葩,他們的農耕占了約三成左右,不要看只是三成,卻是游牧民族中比例最高的一個,并且他們還有漁獵民族的特性,不光會放牧和種田,還精通漁獵。
那是沒辦法的事情,鮮卑的前身是東胡,他們一度被匈奴人追得上天入地無門,再分裂成為好幾個部族,想要活下去肯定就需要掌握多種生存技能,以至于后面的其中一支……也就是契丹都搞到冶煉技術和鍛造技術比大慫高超了。
大慫輸給契丹恥辱嗎?他們還有更恥辱的地方,比如一億兩千六百萬人口,號稱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然后被人口不到兩百萬人口的西夏摁在地上反復摩擦。
智瑤很清楚秦國一旦徹底胡化將給歷史帶來什么改變,偏偏很想打得秦人就此以后不敢東顧。
一旦秦國真的胡化,他們將會是一個掌握先進冶煉技術和鍛造技術,并且掌握農耕、紡織技巧、等等的族群,一路向西對沿途的各色人等簡直會是天災級別的災難。
“此次出兵,我需三‘旅’騎兵。”智瑤說的騎兵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不是騎馬的步兵。
也就是農耕民族有條件用谷物喂養戰馬,乃至于可以加鹽以及油,能夠將戰馬養得膘肥體壯。
所以,一旦農耕民族有足夠的戰馬,玩騎兵其實遠比游牧民族更加奢侈,能夠將騎兵部隊建設起來,再加上裝備上的優勢,很難不把游牧民族摁著狂揍。
智氏嘗試訓練騎兵的歷史并不長,也就五年不到的時間而已。
而智氏騎兵的唯一一次亮相是在“晉陽之戰”,用于攔截代國之君的隊伍。
那一次指揮騎兵的人是程武,以完成戰略目標來說算比較不錯,戰果方面則是極度輝煌。
按理說,代國也是一個披著諸侯皮的異族化國家,他們的疆域極度適合養育戰馬,攜帶戰馬的數量充足,不至于被圍堵和狂揍才對。
不要忘記現在是一個游牧族裔全面拉垮的時代,他們肯定會有能騎馬射箭的騎手,比較迷的是作戰時基本不這樣做。
為什么呢?其實就是他們弓和箭都不行,打獵時候都要反復射箭才能殺死一只體型稍微大一些獵物,與人作戰遇上穿甲胄的人就沒轍。甲胄都不用太好,一件羊皮襖,或是木甲、竹甲,弓太軟又沒有金屬箭鏃,真的射不穿啊。
其實吧,除非是強弓,再加上專門用于破甲的箭鏃,要不然什么時候箭矢對穿甲的人有一擊斃命的威脅了呢?(能專門射面部或頸部的神射手除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县|
康定县|
吉木萨尔县|
福安市|
毕节市|
宝坻区|
安乡县|
昆明市|
塔城市|
新竹市|
龙游县|
定南县|
三河市|
应用必备|
鄄城县|
阳泉市|
黄骅市|
岢岚县|
舟曲县|
元谋县|
石渠县|
禹城市|
台安县|
江北区|
津市市|
拜泉县|
敦煌市|
西盟|
吉安县|
望都县|
永州市|
抚宁县|
太湖县|
普格县|
肃北|
建湖县|
潮安县|
环江|
临安市|
道孚县|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