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智瑤的目標一直挺明確,邁步踏進的期間拾遺補缺罷了。 期間,魏駒過來拜訪,沒有提到別的,說的是過幾天就要再次踏上征程了。 “勿論事無有成,魏氏必有厚報!”魏駒覺得智瑤夠意思,自己不能沒有表示。 智瑤一副笑呵呵的模樣,還不斷點頭,表示很期待。 春播過后,魏駒離開“新田”前往“虎牢”了。 魏氏已經在智氏的牽橋搭線下成功邀請到白公勝,雙方將在宋國的“黃池”進行會盟。 不出意外的話,向巢到時候也會在場,代表宋國參加晉國與楚國的會盟。 比較有意思的是,晉國與楚國會在“黃池”會盟的消息傳出去,吳國和鄭國也放出了要在“巢”會盟的消息。 那個“巢”還是在宋國的地界,不知道吳國和鄭國有沒有得到宋國的允許?如果沒有得到宋國的允許,吳國和鄭國選擇在“巢”舉行會盟的挑釁意味就太重了。 而在春播的半個月之后,秦國的使節團繞過韓氏的地盤,走白翟的路線又穿過狐氏的封地來到“新田”出使。 等于說,秦國使節團在冰雪融化之后就立刻啟程,花了足足三個月才最終抵達目的地。他們避開韓氏的行為太明顯,卻不知道是擔憂韓氏不允許通過,還是擔憂遭到韓氏的截殺? 這一支秦國的使節團,正使是趙伯魯,副使名叫趙稷。 一樣都是“趙”沒錯,趙稷卻是秦國正兒八經的公族,跟趙伯魯的“趙”是兩種成份。 韓庚得知有秦國的使節團抵達“新田”時,也知道了秦國使節團先去宮城謁見晉君鑿的消息。 “秦國此舉何意啊?”韓庚第一時間來找到智瑤。 說起來,晉國好幾代國君身上可是有秦國的血脈,秦國那邊也是這種情況。原因是同姓不婚,非姬姓的諸侯國就那么幾個,夠資格跟晉國聯姻的諸侯國就更少,晉國跟秦國也就一再聯姻,以至于留下了一個“秦晉之好”的成語。 因為多少能扯上一些血緣關系,秦國使節團抵達“新田”第一時間謁見晉君也就顯得理所當然,各有所需為前提之下,說不定還能達成什么友好合作的項目呢。 智瑤說道:“三家盟誓,諸侯如何不惶恐?” 其實,智瑤牽頭搞盟誓,以后要是出現了三家分晉,史學家少不得要拿三家盟誓當作分裂晉國的開端。 因為有智瑤率先殲滅了三萬多秦軍的關系,制定西擴計劃的韓氏開局已經很好了! 韓氏偏偏在第二年折戟沉沙了一次,今年還沒有正式發兵西征,結果是秦國的使節團先抵達“新田”了。 “如若君上重提盟好之事,奈何?”韓庚問道。 晉君鑿到底還是一國之君,只要他開口承諾了一些什么,便是智氏、魏氏或韓氏的實力再強,陰奉陽違可以干,直接違逆則是不行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