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打從事實上來說,騎矛的出現已經足夠說明問題,證明智氏對騎兵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進步。 智氏騎兵會裝備騎矛的原因挺尷尬,其實就是騎弓太軟,射沒有穿甲的士兵還好,碰上有穿甲胄的敵軍殺傷力近乎于無。 更尷尬的是,騎弩制造困難且造價太貴,導致能裝備騎弩的智氏騎兵太少。 所以,弓騎兵這兵種在合適的騎弓沒有研究出來之前,遠程攻擊其實就是一個騷擾作用,真正能發揮出來的殺傷力非常有限。 智瑤之前根本不知道那些事情,當了一回“懂的都懂”的大聰明,智氏騎兵幾次實際運用騎射下來,及時進行戰術上的調整。 裝備騎矛的騎兵已經在往突騎兵的方向訓練,有多大的威力只有真正投入交戰才能看到實際成效了。 “甲片怎么變成黑色了呢?”窘還是第一次看到穿上黑甲的智氏士兵。 甲片變黑是因為增加了一種涂漆的工藝,目前只有智瑤的近衛隊身穿這種鎧甲。 給甲片上漆并不是什么黑科技,東周……或許殷商時期就已經在使用了。 當然了,漆很難獲取,諸夏雖然早有出漆的樹,并且還早就有人工栽種的記錄,還是有“百里千刀一兩漆”的說法,明顯就是跟南洋或南美那邊的樹種存在較大差距。 智氏上了漆的鎧甲并不是為了增加防御力,一般也就一毫米的厚度,主要是為了防銹。 如果不缺漆的話,好些地方的軍隊其實在防具上的使用很廣泛,并且會往厚了去上漆,用以增加鎧甲的防御力。 諸夏這邊全面在甲胄上漆需要到西漢的文帝(劉恒)時期了,并且當時的甲胄數量并不多;一直到漢武帝時期可能是獲得漆的渠道增加,極可能也是文景兩帝積累的庫存足夠大,不止軍隊列裝涂漆的甲胄數量猛增,宮闕使用的漆也是數量極為龐大。 智瑤可不會搞什么微服私訪那一套,拿自己的小命不當回事的同時,更是一種棄祖宗基業于不顧的行為。 直白點說,搞微服的君主都是腦子有病,一萬次沒事,只要出一次事,自己死了一了百了,沒死還不知道要害多少人的項上人頭不保。 其實吧?上位者的巡視更多是一種敦促作用,讓更多的人知道上位者在巡視,效果遠比偷偷摸摸去某地尋找下臣的錯處好很多。 道理挺簡單,各處知道上位者在巡視,但是又不知道上位者會去哪里,肯定就會更加重視一些,哪怕管理者在裝模作樣,效果一樣是出來了。 如果是為了抓隊伍里的害蟲,上位者沒有幾個親信嗎? 或者說,派出更多的人手暗中走訪與探查,好過上位者去玩瞎貓撞上死耗子吧? 這里并不是智瑤第一個進行視察的地點,他們以“濮陽”為出發點,花半個月繞了衛地一大圈,總體看下來比較讓智瑤感到滿意。 “宗子?”窘看到了智瑤,瞬間后腦勺有些發脹,人也呆住了。 不獨窘是那樣,認出智瑤的人都是一副呆滯的表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