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賀新翻著王曉帥剛剛修改的劇本,有點愣神。
按照原來的劇本,他客串的李軍也就十幾場戲,他估摸著頂多十天半個月就OK了,趕在元旦前就能拍攝晚上。
而且在戲里他和小珍這條原本就是條支線,但是現在王曉帥顯然增加了這條支線存在感,同時還增加了不少過場戲。比如李軍跟家里鬧矛盾,還有不情愿卻被逼結婚的場景等等。
這么一算的話,他的戲份翻了一倍都不止,再對比拍攝計劃,這分明是要他全程跟組的節奏。
跟不跟組的他倒是無所謂,這段時間他本來就挺清閑的。主要是名義上男一號李兵的戲份才不過三十來場,王曉帥這么一改,等于是他這個客串提到了跟男一號并列的地步,難道就不怕破壞整部戲的機構嗎?
畢竟高媛媛飾演的青紅和李兵飾演的小根之間的戀情,以及她跟父親之間的沖突才是片子的主線。
王曉帥也是一臉的無奈,當初他在寫劇組的時候,小根的第一人選就是賀新,只是沒想到過了幾年,眼瞅著這貨越長越滄桑,再讓他演十九歲的小根顯然不合適。于是他便想到了李兵。
其實李兵這兩年的發展跟同時出道的賀新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其中固然有運氣的成分,但李兵在演技方面的缺陷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王曉帥當時也不是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但是一方面他比較念舊情,畢竟當初的《單車》獲得了成功,還讓他躋身所謂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成了真正的大導演。
再一個就是文藝片導演的通病,更注重情感的抒發,有時是就會或多或少的忽略演技。但是他忘了,當初拍《單車》時,李兵飾演的那個酷愛單車的京城胡同小子小堅,之所以那么成功,那完全是他本色出演。
然而現在讓他演一個三線工廠的青工,他沒有這種生活,而他的演技又駕馭不了這樣的角色,幾場戲拍下來,連王曉帥自己都覺得尬得很。
無奈之下,王曉帥只能將青紅同時面對兩個男人的戲,盡量往她和父親之間的沖突這個方向靠,淡化她跟小根這條線,然后再適當增加李軍和小珍這條支線,形成一個對比關系,這才勉強使這部戲的結構不至于失衡,只能說這是不是辦法的辦法。
先前浪的太過,現在早已經沒有資金再讓他推翻重來。
這個想法王曉帥之前已經跟姚安廉通過氣,以老姚那種典型上海“小乖人”的屬性,自然清楚導演的意圖,能夠增加自己的戲份,這當然是件大好事,早就躲起來偷樂,絕對不會問為什么。
而賀新剛剛才進組,都還沒看過李兵的表演,自然就有些一頭霧水。
王曉帥也不好說什么,畢竟在他心目中賀新和李兵手心手背都是肉,只不過賀新作為手心肉更加厚實一些。
“行了,你別問了,我心里有數。哦,對了,下午我和劇組先過去,你和媛媛、洋洋吃過晚飯后早點過來,咱們爭取一個晚上就把這場戲拿下來。”
“成,我這兒您放心,肯定沒有問題。”賀新拍著胸脯道。
只是晚上這場戲是他和另外兩位主角共同完成的一場戲,所以他只能保證自己不出問題,那位老鄉王洋洋他不太了解,但人家畢竟是軍藝表演系畢業的,手底下應該有兩下子。
唯一不確定的因素就是他的那位媛媛姐,要是晚上的表現還像昨天上午那樣一個鏡頭拍了十七八遍才勉強過的話,別說一個晚上了,就算三個晚上也拍不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