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7章:收獲與創新-《權臣重生后只想搞事業》


    第(1/3)頁

    大局未定之前,秦鹿不打算出門了。

    等將來有一日兒子真的得到天下,她想去西域走一遭。

    “娘,出芽了。”韓鏡看著冒出一點嫩綠尖尖的土豆,臉上掛著喜意,“現在可以移植了嗎?”

    “還不行,現在這嫩芽太小,須得再等個三五日。”

    相比較起秦鹿的淡定,韓鏡反而更緊張,每日秦鹿去玻璃房的時候,他必定跟著。

    如果又過了近六日的時間,秦鹿看到出芽的情況良好,招呼兒子準備去種土豆。

    “娘,能生出這么多嫩芽?”韓鏡小心翼翼的拿著一顆土豆,旁邊秦鹿正在切割成塊。

    秦鹿將切割的土豆讓兒子在切面涂抹草木灰,道:“一顆土豆一般能切割成七八個種,種植這個還是很劃算的。肅州府氣候好,再加上咱們家有玻璃暖棚,一年種上兩季不成問題。”

    她帶回來的土豆不算太多,大概有四五十個,若非紅薯太占地方,或許還能多帶一些。

    這些土豆其中壞了十個八個的,剩下的能催生出二百株的種子。

    按照一畝地四千株的栽種量,這些種子算是很少了。

    母子倆來到暖房里,暖房沒有加頂,土豆不能連續栽種,這里種植一茬土豆后,暖房要留著種別的東西。

    秦鹿挖坑將土豆埋進去,韓鏡在旁邊澆水。

    “讓土壤濕潤就好,不要澆水太多,更不能有積水,否則會讓土豆腐爛。”

    韓鏡嘗試著澆了水,“這樣可以嗎?”

    “可以。”

    種子不多,倆人一上午的時間便完成了。

    瞧著整齊的地壟,韓鏡生出了成就感。

    “娘,紅薯什么時候種?”

    “那個出芽相對要慢一些,大概還得等半個月。”

    “我會每天都來看看的。”韓鏡說的一本正經。

    秦鹿笑了笑,沒說什么。

    **

    等家里的土豆長的一片碧綠的時候,地里的水稻也收獲了。

    前兩年秦鹿不在家中,所以不知道水稻的收獲情況,這次見一車車的水稻運回家中,這些水稻都是連帶著稻桿運回來的,想要吃米就得自己脫殼。

    大盛朝給谷物脫殼的方式,用的是石臼。

    糧食曬干后,將谷物放入石臼中,有粗木制成的木杵用力捶搗,這是一種極其耗費體力的活兒。

    而周邊諸國,很多階下囚都被充當了舂米的苦力。

    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曾經就被罰去舂米,并且還寫出了一首《舂米歌》。

    秦鹿此時則帶主院內整理一些木頭之類的東西。

    家里的孩子們包括韓鏡齊征,都跟著去運水稻了,主院里相對安靜許多。

    素娘捧著大了不少的肚子站在旁邊,道:“夫人,您這是要做什么?”

    “做幾臺脫粒機。”當然是人工的。

    她現在做的是雙腳踩踏的那種傳統脫粒機,比起大盛朝的脫粒方式省力便捷。

    三千畝的水稻,平均一畝地能收一百斤左右的米。

    近三分之一的量,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這些糧食可不僅僅是秦府的人吃,日后還有其他的用途。

    而且每家有十畝地,其中兩畝地用來種植各種蔬菜作物,余下的八畝地則種植水稻。

    因為不需要想官府交納糧食,余下的七成都是他們自己的。

    平均每年能收獲小兩千斤水稻,這是八畝地的產量。

    按照正常的飲食需求,每年放開肚子吃,周邊的成年人一年能吃掉三百多斤的大米,小孩子的量要少一些。

    可架不住現在都是家族式生活方式,再加上生孩子多,連帶著子孫少說也有十口人。

    即便如此,這兩年吃干飯,也不至于扣扣搜搜的。

    相比較起其他的百姓,這三百戶人家,飯桌上經常能看到白花花的干飯,連帶著家里的孩子們都變得圓潤起來。

    大盛朝的耕地很多,可總人口不足千萬。

    算上北黎和南楚,三個國家的總人口大概只有兩千萬。

    其中南楚的人口最少,不足五百萬,即便如此,也借著特殊的地理優勢,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

    北黎那邊內亂不斷,大概有六七百萬,相對的,大盛的人口還要比北黎多出百萬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鹤山市| 安西县| 阿巴嘎旗| 平山县| 彰化县| 云浮市| 邹平县| 靖州| 清新县| 兴安盟| 宣威市| 襄汾县| 陆河县| 东阳市| 波密县| 嘉祥县| 达孜县| 连江县| 鄯善县| 建湖县| 哈密市| 平乡县| 桂阳县| 湄潭县| 浮山县| 辽阳县| 苍山县| 保山市| 沧源| 新余市| 临武县| 凤台县| 湖州市| 溧水县| 稷山县| 襄樊市| 咸丰县| 建湖县| 元朗区|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