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旱災將臨-《耕耘貞觀》
第(2/3)頁
不良人的服裝過些天會統(tǒng)一發(fā)放給你們,每月每人發(fā)放一吊錢和三斗糧,伍長每月兩吊錢五斗糧,至于不良帥等同九品官員俸銀俸祿,另外節(jié)假日也會有所補貼福利。
除了大商鋪以及學校周邊為重點巡邏場所,等港口碼頭建設(shè)起來,還需要派人維持秩序。
現(xiàn)在兩百人肯定是不夠的,你盡可能再多招募些退役的大唐軍人。
另外若你們中有人敲詐勒索,為難平民百姓被我知道,不但革除不良人的隊伍,而且我會派人去鄉(xiāng)里通告,告知擱職的理由。
你且跟來人說清楚了,我最煩手下人不講規(guī)矩,更容不得你們欺負平民百姓。
若受不了這規(guī)矩,莫要入這不良人的隊伍!”
“諾!”魏旭連忙答應下來,敬畏道:“如今這世道,每月一吊錢三斗糧的活哪里有。
若他們真是不珍惜這活,莫說等越王您出手,我就把他們給踢出這不良人隊伍!”
李泰點頭道,“接下來跟馬縣丞對接,在這高陵縣之內(nèi),他便代表我的意志。”
“諾!”魏旭聽到李泰的話,一邊低頭一邊彎腰的退出去。
“這些不過只是退伍的殘疾士兵,把他們組織起來老爹會說自己收買人心嗎?
算了,先寫一份奏章上去,把這件事情先說清楚。
雖然有幾分先斬后奏的嫌疑,但老子怎么說也是親王啊。
總不可能小心謹慎到連捕快小吏都被上面的御史抓著說我收買人心吧!”
李泰撇撇嘴,老老實實的寫了一封奏章,發(fā)給了朝廷。
只不過這時候,朝廷沒有什么閑心管李泰的事,因為隨著春耕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五十多天都沒下雨了。
去年雪融化后滋潤了土地,但自從進入到五月開始現(xiàn)在都六月末了,天氣那是越來越熱,但雨水卻一滴都沒有。
雖然去年遭遇了一次旱災,所以在秋收時李世民在長安城開了不少水井,喝著地下水倒也能將就著活下去。
畢竟長安城有著“把水繞長安”的美譽,里面的人至少不會渴死。
但問題不是長安城內(nèi)而是在長安城外,那些種了冬小麥的田地還好,因為差不多都已經(jīng)收成得七七八八,現(xiàn)在要么種些季節(jié)性豆菽,一邊滋養(yǎng)土地,一邊多點收獲,虧了也就虧了。
但那些補種了春小麥,或者其他在春夏生長的農(nóng)作物,可就相當難熬了!
比較起整個關(guān)中地區(qū)因為逐漸升高的高溫,百姓們自然有幾分苦不堪言。
但高陵縣靠著渭河與涇河兩條河流,在筒車幫助下,河流兩岸耕田依舊能享受水源滋潤。
不過因為這越來越熱的天氣,李淳風原本才剛規(guī)劃完的長安到高陵的道路都來不及動手。
這徭役隊伍就被馬周先拉過去梳理水渠,確保高陵能借助渭河涇河渡過這次難關(guān)。
所以這次旱災對高陵縣來說,只要別是渭河跟涇河干涸了,基本上問題不大。
不得不說,有馬周給李泰打下手,李泰都還沒遇到問題,馬周就把這件事給解決了。
但高陵縣一家沒什么事,可不代表著整個朝廷沒事,甚至問題相當?shù)拇螅?
李世民很頭疼的看著這些奏章,因為關(guān)中各地縣令相繼上奏,因為連月沒有下雨,百姓們的種植下來的作物已經(jīng)有些枯死了。
去年的旱災歷歷在目,他們馬上就找李世民求援了!
“旱情已經(jīng)露出少許端倪,諸卿,去年先旱后蝗災情歷歷在目,切不可小視!”
“臣雖在去年秋收時在關(guān)中各地建立倉儲,但去年既旱又蝗倉儲有限,只可解一時之急。
但臣怕旱災繼續(xù)下去,百姓們怕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來我長安就食就飲!”
戴胄站出來卻是神色嚴肅的說道:
“經(jīng)過去年的蝗災旱災,百姓手中到底還有多少的存糧,我等可想而知。
而更重要得是,旱災導致飲水斷絕,對百姓而言這更是致命的!”
“你的意思是?”李世民聽到戴胄的話語,開口道,“卿擔心會因旱災而出現(xiàn)民亂!”
戴胄沉默了一下,無比肯定道:
“干旱旱一片,尤其關(guān)中百姓若真走投無路,必定會不斷匯聚長安。
我們需得準備好讓他們活下去的粥棚,這怕又是一大筆的財物。”
“玄胤,此時交給你民部來全權(quán)處理,司農(nóng)寺,太仆寺,光祿寺三寺協(xié)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宁市|
搜索|
卓资县|
新密市|
乐亭县|
宜兴市|
尖扎县|
田林县|
株洲市|
桑日县|
清新县|
东明县|
乌审旗|
呼玛县|
凤庆县|
平阴县|
依安县|
黑山县|
景宁|
江陵县|
鲁山县|
凉城县|
原阳县|
安宁市|
武强县|
日照市|
威远县|
依兰县|
郴州市|
伊宁县|
两当县|
同江市|
富顺县|
望都县|
房产|
平利县|
休宁县|
涿鹿县|
宁河县|
安福县|
永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