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達成一致-《耕耘貞觀》
第(1/3)頁
李泰跟杜如晦進行了良好的交流,雙方洽談的風(fēng)氣十分友好,并且成功達成了一致。
對杜如晦來說,讓越王加入其中,不僅因為這計劃本身就是李泰提出來。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樣的工程肯定在資金上有著相當大的壓力。
大唐朝廷用錢的地方多了去了,這樣的情況下,李泰加進來能減少朝廷在資金上的壓力。
還是那句話,一切內(nèi)政到最后的落腳點都還是錢,沒錢什么都干不了。
而現(xiàn)在給李泰一些好處也沒什么問題,尤其渭州和秦州這樣并不富庶的隴右地區(qū)。
雖然李泰畫出絲綢之路的大餅很美,但杜如晦他就笑笑,吃肯定不吃的。
杜如晦非常清楚,大唐接下來數(shù)年肯定以休養(yǎng)生息為主,肯定不會妄動刀兵。
所以這大餅短期之內(nèi)肯定是無根之萍,當然就算越王才能非凡,還真讓越王發(fā)展起來了。
但杜如晦清楚,對李泰而言,這兩個港口就算是能賺錢,但實際上并不是根本。
畢竟如果這兩個碼頭真的能賺到大錢,那等到李承乾登基那自然是會回收的。
如果李泰登基好像也不錯,那越王府財富那也自然收歸國有了,畢竟圣人坐擁天下,圣人的自然也就是朝廷的!
所以在杜如晦看來,李泰還是嫩了點, 先讓李泰以他的經(jīng)營之能再建幾個如同高陵這邊一樣繁華的港口好了,反正這件事情對朝廷來說肯定不會虧。
而對李泰來說, 這種類似收費站性質(zhì)的渡口, 根本就不會交給私人經(jīng)營。
哪怕是朝廷能夠直接收稅, 也絕對不會。
畢竟這年代的漕運利潤實際上比新中國的修路利潤都要來得大。
開辟出來后進行護理的難度,卻又比修路的成本要低得多, 這里面的經(jīng)濟可真大了去了。
更不要說,自己讓孔雀在秦州準備的棉花,算是徹底不需要擔心銷路問題。
未來更有絲綢之路這條富得流油的商道在等待著自己, 這可真的是聚寶盆啊!
杜如晦到底沒自己看德長遠,李泰心中略微有幾分自矜。
但李泰清楚,看這些東西實際上也都是幌子,若這些地方不拿, 怕是徒惹人眼。
對李泰來說,幾個港口的利益算什么,自己有心的話,說舍棄……還是有點舍不得的!
當然所謂的舍不得, 并不是金融利益, 更多的是政治利益來考慮。
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己有兩個港口在這里, 那就等于自己的觸手深入到隴右道了。
不過, 自己這次最大的收貨并不是自己弄到了幾個港口, 而是自己提出的拉幾幾部成立專業(yè)的渭水漕運建設(shè)小組的建議杜如晦接受了。
同時漕運計劃也真正開始啟動,這件事情本身對李泰來說就是一次重大勝利。
自己的計劃, 也掩蓋在這漕運計劃中一點一點的順利推進, 多少也算是暗度陳倉了。
其中的關(guān)鍵就是,杜如晦能從朝廷拉多少人進來。
可以說, 四部有正職的每部能拉個五六個人來,李泰都感覺杜如晦能力非凡了。
大唐朝廷可不是冗官冗費的大慫,那可是李世民執(zhí)政之初那就量才授職, 作為副手的房玄齡更是配合的精簡官吏, 可以說大唐的正職流內(nèi)官,那都是一個個當超人用。
這樣的一個機構(gòu), 等它徹底實行渭水繳稅制度后, 這機構(gòu)上層人員怎么樣調(diào)整誰也不知道, 但基層人員基本上是不會發(fā)生調(diào)整與變化。
甚至為了讓這機構(gòu)師出有名, 最大可能就是讓這些基層人員,從臨時工轉(zhuǎn)職成正成流外官,甚至有的會成為流內(nèi)官,從而擁有正式品級。
尤其杜如晦所執(zhí)掌的吏部介入,某種程度上反而增加了這一種可能性。
這種事情進入到二十一世紀可能少見了,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前,這種操作很常見。
很多政府機構(gòu)一開始都是臨時性辦公機構(gòu),但這辦公機構(gòu)辦理著辦理著,這機構(gòu)就成為了常駐機構(gòu),同時里面很多臨時工,也都全部轉(zhuǎn)職成了合同工,甚至轉(zhuǎn)職成了編制工。
所以,這個專門為渭水漕運建立的機構(gòu),有很大的可能也是按照這個程序來。
而對于李泰來說,能夠把自己的學(xué)員安排進來,給這些學(xué)員一個當官的期望,那基本上比什么都來得靠譜,甚至因為職務(wù)低微,更不會受到上面這些大臣的關(guān)注。
重新回到這件事情,為什么李泰這么有把握自己的學(xué)府里面的學(xué)子能入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市|
商河县|
浦县|
蒙自县|
阿勒泰市|
鄂伦春自治旗|
虞城县|
宾阳县|
松滋市|
乐清市|
密云县|
广安市|
澄迈县|
光泽县|
石泉县|
武穴市|
芷江|
会同县|
淮南市|
博客|
惠州市|
大兴区|
绥芬河市|
临潭县|
永新县|
壤塘县|
天津市|
射阳县|
卢氏县|
古蔺县|
恭城|
灵璧县|
松江区|
勃利县|
正镶白旗|
天全县|
伊宁市|
安平县|
大悟县|
大英县|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