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一十四章 掌握幽州-《耕耘貞觀》


    第(2/3)頁

    說到底自己又沒想世家的命,只想要他們的糧而已。

    對了,至于為什么說一批人受到了李泰的打壓,主要是李泰成功生產出粗鹽后,也開始在幽州境內開始賣鹽了。

    唐朝在榷鹽法開始前,實際上食鹽價格是比較低的,差不多是十文錢一斗左右。

    因為靠近海洋,加上自己產鹽,幽州這邊的食鹽價格更低一點,差不多在九文錢一斗。

    而李泰靠著曬鹽法弄出了粗鹽,直接就開始砸場子了。

    五文錢一斗的粗鹽開始在市面上橫行,整個幽州的食鹽行業被這逼得沒活路了。

    整整一年時間,幽州制鹽世家那可真的是堅貞不屈,智計百出,甚至價格戰一直打到傾家蕩產的也不是沒有,為得就是要保住家族的市場份額,但一年下來基本都撲了。

    只不過李泰的食鹽主要走曬鹽路子,對傳統煮鹽行業來說基本上是降維打擊。

    而且他們煮鹽的材料慢慢從燒木材變成燒木炭,還是李泰帶著工人開設的煤炭提供的。

    李泰不但沒有提高煤炭價格,反而降低了煤炭價格讓他們放心跟自己打價格戰。

    然后一年下來,這些原本大大小小的制鹽世家也都認識到幽州鹽業要變天了。

    便找了高季輔過來向著李泰認輸,并且表示求燕王高抬貴手,給他們一條活路。

    這是正常的,畢竟李泰跟他們只是商業競爭的對手,不是生死仇敵。

    雙方地位就不在一個層面上,求李泰高抬貴手,能讓他們保住制鹽的主業,作為世家絕對不會在乎面子,而李泰倒也回過神來開始處理鹽業的事。

    說實話,對曬鹽法干掉了以煮鹽法的幽州制鹽世家,在李泰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

    就是生產力碾壓,換誰來都能干掉對方,所以李泰壓根就沒放多少心思在這上面。

    因為不論對方到底是多久的老牌子,對底層百姓來說,一個是十文錢九文錢,一個五文錢,應該選擇什么,用腳投票都知道選擇什么。

    然后按照世家間的規矩,找高季輔過來說和,也在李泰的預料中。

    畢竟這些大大小小的都是世家,他們手上有土地,有學識,甚至有些人在朝廷還有任職。

    要真過不下去了,找官員過來到李泰這里提一嘴還是絕對能夠做到的。

    正所謂一官通,官官通,現代也是一樣的。

    你孤家寡人的,想要摸到朝廷門路基本是不現實的,但只要你認識一個人是官員,那通過對方遞話,哪怕對方不是主管你需要的方面,但對方終究是能夠找到你所需求的官員。

    這道理在古代官場就更是正常了。

    而李泰則借助高季輔把這些食鹽世家給聚集起來,表示自己要整頓整個幽州的鹽業。

    從此以后所有幽州食鹽只能從自己這里拿貨,拿貨價格是十文,同時出售價格為七文。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蒙了,他們看著李泰那簡直就是看瘋子。

    畢竟這年頭,殺人的買賣有人做,虧本的買賣可沒有任何人愿意沾。

    甚至有的幽州世家看著李泰的目光那都帶上幾分血絲了,他們覺得李泰玩他們。

    不過,李泰接著表示之后我會制作鹽業證明,有這證明的鹽業,拿著賣掉的票據,經過這邊核實后,會給你們補貼,每斗鹽補貼5文錢,就說這生意你們愿意不愿意去做吧!

    聽到這話,在場制鹽世家面面相覷,仔細計算了一下,感覺這里面賺頭不小。

    好像成本只有五文錢,出售價格七文,利潤有40%,這買賣已經算得上暴利了。

    畢竟食鹽是必需品,只要還有人,那基本上不用擔心銷路。

    當然,李泰自己自然清楚這里面肯定是對自己有利的,而最重要得是,自己不需要這么多的大大小小的鹽場。

    通過整合制鹽產業,提高準入門檻,完成鹽業吞并,不說完全杜絕私鹽,但至少把私鹽壓制到別人只要敢去買賣,那就肯定會虧本的地步也就足夠了。

    以后食鹽有什么問題,自己通過食鹽牌照直接去尋找對應世家總歸能馬上找到目標。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安吉县| 称多县| 揭西县| 宜都市| 沧源| 乐平市| 嘉兴市| 徐州市| 大足县| 杂多县| 吴忠市| 宝山区| 车险| 扎赉特旗| 辛集市| 台东市| 安泽县| 信宜市| 汕头市| 内黄县| 北海市| 香河县| 宝坻区| 静海县| 连江县| 桐柏县| 尉氏县| 成武县| 忻州市| 托里县| 商丘市| 高阳县| 象州县| 五家渠市| 阿图什市| 西安市| 梧州市| 淮安市| 石狮市|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