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用轉民用-《耕耘貞觀》


    第(2/3)頁

    畢竟科學實驗這種東西是不講道理的,砸錢砸時間下去,很多時候就是打水漂。

    只不過,李泰跟這時代的人有種最大的區別就是,李泰有種軍用轉民用的思維。

    所以李泰不追求什么跨越時代的技術,比如現在手搓黑火藥,制作tnt什么的。

    但李泰相信,任何時代一個國家的軍用技術,就是這個時代科技的最巔峰。

    倒不是說,戰爭促進了科技的發展,而是戰爭本身就是人類組織競爭進化的最高效模式,

    其他任何的組織,哪怕輸了未必沒有卷土重來的機會,但唯有戰爭,命只有一條,失敗者有千萬種的理由,但唯有勝利者,那就是比對方更加優秀。

    所以,基本上軍用的東西相對來說都是更加高效,極端,甚至致命的東西。

    只不過,李泰所希望的就是把軍隊中的東西從軍用轉化成民用,保留它高效的特點,但是能讓這些東西更加普及化,以及更加安全而已。

    這讓李泰知道了戰部天賦這種事情后,便思索著應該怎么樣把它民用化。

    不過,這某種程度上是集體化的農業生產,而且是超過五百人以上的集體化生產,除了官方的軍屯以外,實際上平民百姓的屯田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

    理由非常的簡單,因為華夏自古以來到了農民手中的土地都是那種破碎的碎片化土地。

    這點大到通過衛星直接看華夏土地上的農耕,小到每一個人到手的土地,幾乎沒有誰手上的土地是方方正正的一塊。

    或者說,就算方方正正的一塊,那在它的周邊肯定也是有很多有楞有角的碎片化耕地。

    這一種情況哪怕在現代社會都沒什么太大改變。

    如果沒通過鄭白渠,李泰直接給自己圈下了一大片的土地,那李泰根本就沒有進行嘗試機械化工業化的種田模式。

    因為這一種模式,真就不太適合關中平原這點土地。

    所以,李泰就是進行這方面的實驗而已,為得是將來開發黑龍江那片黑土地做準備。

    雖然多少有一點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貪婪模樣,但李泰明白,在大唐現在的耕地上強行推行什么機械化工業化是沒前途的,只有黑龍江那一片的區域,才能滿足自己的計劃。

    哪怕現代也是一樣,實際上不論是官方糧食產量,還是一個地區的人與耕田的比值,黑龍江都是華夏首屈一指的糧倉。

    尤其在農業的工業化方面,中國傳統農業大省因為土地碎片化的原因很難推行機械化。

    但在黑龍江的黑土區域,走得是美國的大農場主的模式。

    這讓這一片一年頂多一熟的土地,生產出了全國最多的糧食。

    這不僅是靠黑龍江地區得天獨厚的黑土地,更重要得是幾乎碾壓其他產量地的耕種模式。

    所以,現在李泰在研究的什么耕種的工業化規模化的實驗,實際上就是為了打敗了高句麗之后去開發黑龍江那一片土地準備的。

    因為到時候,哪怕自己鼓勵移民,但往高緯度地區移民肯定是件難事,哪怕到時候海運發達起來,怕也很多人不愿意過去種田。

    這就讓自己必須要未雨綢繆的準備好,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應該要怎么樣挖掘黑龍江那一片黑土地的潛力,就這一點上來說,自己必須要為將來做好準備。

    當然,那時高句麗肯定沒了,畢竟高句麗若在的話,那開發起來也不方便。

    環境的安穩是發展開發的基礎條件,若是連這基礎他條件都沒有,那就別多想了。

    “戰歌轉化成戰部天賦倒是能成功轉化了!”呂才聽到李泰的話語,第一時間對李泰道,

    “不過,戰歌只是對我們農業學府出來的學子有效,那種純粹由其他百姓組成的勞動團體,雖然我能感受到他們的進步,但距離戰部天賦還相當遙遠。”

    “為何會如此?”李泰聽到這話,不由帶著幾分疑惑。

    畢竟李泰所重視的卻是普及,如果做不到普及的話,那戰歌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別看高陵農業學府每年畢業的學生有五千,但這五千人對于整個大唐來說太少了。

    而幽州的幽州學府,余杭的江南學府,甚至在廣州也建立了農業學府,但實際上每年的學生李泰覺得也很難超過八千人。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一手建立的農業學府模式,需要投入的資源有些太多了。

    且不說先期的各種土地,后期各種的實驗素材,這些都是資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自治县| 华亭县| 南昌市| 阿图什市| 栖霞市| 阜阳市| 康保县| 高唐县| 墨玉县| 藁城市| 哈密市| 宝清县| 萨迦县| 吴桥县| 靖州| 治县。| 木兰县| 麻阳| 新巴尔虎右旗| 卢湾区| 文山县| 木里| 垫江县| 二连浩特市| 肥城市| 会昌县| 耿马| 中超| 句容市| 鄂托克前旗| 淮阳县| 漯河市| 勃利县| 马关县| 皋兰县| 濉溪县| 新郑市| 芜湖市| 广丰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