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新的馳道-《耕耘貞觀》
第(2/3)頁
如果是個有名暴君看了起居注,那以后史官寫史書時就會狠狠批評他,這種人今天敢看史書,明天就敢改史書,果然是暴君,昏君,亡國之君!
但像李世民這種不論文治武功都十分優(yōu)秀的人看史書,這就讓史官很頭疼了。
因為你在功績上黑不了李世民,那后世的帝王自然會覺得,那李世民看得,大家都是皇帝,我憑什么看不得,至于李世民建立的文治武功被他直接漠視。
其中典型的是宋真宗,懷著李世民簽了渭水之盟,能競爭千古一帝,那自己簽了檀淵之盟,封一下泰山不過分吧,然后泰山就再也沒有皇帝愿意去了。
不過,李世民跟著朝臣們爭奪了幾天,倒讓自己敢于直面自己的黑歷史了,便宣布恢復隱王李建成為隱太子,改封李元吉為巢刺王。
這或多或少承認了玄武門之變是自己通過政變的手段奪取了政權,不再有什么遮掩。
對這個改封,一部分朝臣或多或少還是有幾分微詞,但現(xiàn)在,比較起李世民終于選擇不看起居注到底只是小事,到底也是認下來了。
而李泰看著這風波平息的七七八八,總算松了一口氣,而自己則找上了李世民:
“阿耶,青雀懇請修建一條長安到洛陽的馳道,用于運輸物資之用!”
好吧,真實的原因是,修建古代的這么座萬象神宮的時間有些太快了。
原本李泰以為至少需要一年時間,但實際上在王真儒開了自己的天賦后,每天日以繼夜的三班倒工作強度下,看著整個萬象神宮就這么蹭蹭蹭的增長。
李泰估摸著這座工程在年底時就能完工。
李泰必須要盡快的給這些徭役安排好下一步的工程,否則工人若無所事事下來,就必然會成為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
而洛陽到長安的馳道,就是李泰盯上的目標。
李世民倒沒想到李泰一大早的過來找自己居然是為這事,沉穩(wěn)道,
“你想復制你在河南道弄出來的那一套的馳道?”
“嗯!”李泰點頭道,“洛陽自古以來就是關東的物資匯聚點。
而長安雖處關中,但卻是我大唐首都,隨著人口不斷攀升,需要調度的物資越來越多。
若現(xiàn)在不先做好準備,那將來很可能會出現(xiàn)人多地少的情況。
一旦出現(xiàn)災厄天氣,怕是長安會是餓殍遍地。”
李世民聽著李泰的話不由苦笑,說實話,李世民有的時候覺得李泰什么都好,但真的說起來,就是考慮太長遠了,長遠得讓李世民都覺得有幾分莫名其妙。
李世民思索著,對李泰道,“以農業(yè)學府在長安不斷的改良耕種,百姓不斷的開拓荒地,難道還不夠我長安百姓食用?”
“耕種改良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小麥已在關中普及,想要再進一步改良,怕需要常年累月才能邁出一步來。
至于百姓不斷開拓耕地,但關中平原到底有限,縱然就把周邊山巒的耕田耕田算上,是否能養(yǎng)活百萬之數(shù)的百姓,卻也是個未知之數(shù)。”
李泰解釋道,“但大唐首都將來肯定是會超過百萬人口,因為從蕭梁的建康城開始,便是出現(xiàn)了百萬人口的都城,前隋也如此。
我們大唐恢復足夠人口,也注定了長安必然會成為人口百萬的城市。
若我們如今不為未來做好準備,那將來長安必定會因為過多人口出現(xiàn)危機。”
“……”李世民聽著李泰的話按了按自己的腦袋,不得不說,李世民相信李泰的判斷是正確的。
至少在長遠的眼觀上,這么多年下來,李世民并不懷疑李泰的眼觀。
但修建洛陽到長安的馳道,這不僅只是件簡單的道路問題,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政治問題。
因為長安可以說是隴右貴族的老巢,洛陽是關東世家的匯聚地,這兩地連接起來,李世民就算是用腳指頭去想,都知道里面會發(fā)生多少故事來。
“這件事情朕會先去讓人商討,你可以派人先去勘察這一地地形,什么時候開工,等到朝廷做出決定再說!”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到底做出決定對李泰道。
“遵命!那青雀告退了。”李泰見自己的目的達到了,便是跟李世民告退。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峰|
南投县|
永新县|
蒲城县|
宁安市|
阳曲县|
灌南县|
平江县|
开封县|
巫山县|
双桥区|
勐海县|
关岭|
大田县|
沅陵县|
衡东县|
上蔡县|
林口县|
富民县|
宿州市|
长宁县|
祁门县|
子长县|
新乐市|
宝清县|
大邑县|
聂拉木县|
于田县|
晋江市|
竹山县|
兴仁县|
清镇市|
灯塔市|
仁化县|
武胜县|
弥渡县|
鄄城县|
兴宁市|
嵩明县|
雷山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