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建國假日玉市的規模本就很大,遇到好東西的概率不低。 每年港城亞洲專場拍賣會上,有不少寶貝都是從這邊流過去,尤其隨著對岸越來越富裕,古董價格一路飆升,聽說有些祖上當過官的后人們,在家翻箱倒柜,還真找出不少稀罕玩意兒。 湯老爺子手里的一件西周青銅小鼎,上面刻有一串銘文,賣家就是這邊的人。 島上這邊,整體藝術人文環境的成熟度相對較高,港城那邊也差不多。 看看各個展柜就知道,絕大部分物件都明碼標價,買到假貨還能回來追究責任,脫離了“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打眼恕不退還”等等怪圈。 畢竟看似宰客能賺錢,但其實缺失一個買賣雙方公平交易的環境,使得古董交流只集中在一個小圈子里。 外行人擔心眼力不夠上當受騙,絕不會輕易涉足其中,導致市場無法壯大起來,對古董商人們而言反倒得不償失了。 蘇業豪站在商鋪門口,盯著展柜里的龍頭雕塑看了會兒。 他倒不是無的放矢。 忽然記起前世曾有一位牛人,花高價拍下圓明園的兔首和鼠首,最后卻拒絕付款,理由是不贊同以天價回購的方式,買回被人搶走的東西。 這件事還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國人在海外文物回流方面的態度,蘇業豪當然有印象。 其中,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消息說島上的龍首藏家,本打算把圓明園龍首放出去拍賣,由于兔首和鼠首悔拍,一舉打斷了獸首的增值空間,最后不了了之。 所以此刻看見展柜里的龍頭,蘇業豪才會往圓明園獸首方面聯想。 這才1999年的三月份,圓明園獸首的名氣沒被炒作起來,知道它們的人寥寥無幾,價格方面不一定比杰夫·昆斯的不銹鋼氣球狗貴,被當成普通物件擺出來售賣,可能性并不低。 考慮到這點,蘇業豪裝作無事發生,對琳達·云說道: “這家店租了三間鋪子,而且還有二樓,規模這么大,肯定有點實力。我們進去看看吧,蹭空調吹吹冷風,別人認不出我最好,你來裝我姐,待會兒看眼色行事,遇到喜歡的東西就由你來問價。” 為了避免挨宰,說話時候蘇業豪戴上墨鏡,把價值二百多萬美金的百達翡麗手表,摘下來放進褲子口袋里。 小心點肯定沒錯,這些個古玩店老板的眼光,一個比一個毒辣,最喜歡看人下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