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趙大儒此番言論不但沒有人反對他,而且還為他博得了一個好名聲,這是讓得很多人沒想到。 甚至于很多人都開始稱贊趙大儒是活到老學到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真乃天下讀書人之楷模。 說不定趙大儒向后輩認錯的事情,隨著歷史的發展都能成為一個典故流傳下去。 趙府 趙大儒聽到外面的傳言,臉上露出苦笑,呢喃道:“錯就是錯了,何時認錯也能傳為佳話了?真不知這對老朽后世之評價,究竟是禍還是福啊,罷了罷了,隨他去吧。” …… 不過外面如何評價趙大儒許青就管不著了,許青正忙著再建一座造紙作坊來繼續制造柔紙,補足京城之中依舊對柔紙供不應求的場面。 當然,還有一個好消息,老墨又發明了一種紙,準確來說也不能說是他的發明,因為是聯合了造紙作坊中幾個匠人改進出來的,這次改進出來的紙,柔且堅,又頗具韌性。 許青撫摸著柔中綿軟平滑的紙,這種紙綜合了柔紙綿軟的特性,卻又堅韌適合書寫。 這不就是他上輩子的宣紙嗎?! 此時此刻許青忍不住淚流滿面,這玩意兒要是早點被研發出來他就不用在柔紙還未發明之前一直用那種粗糙的要命的紙來……咳咳…… 不過,這次改進出來的紙,制作工序要比一般的紙繁瑣許多,價格自然也要高上很多,而且短時間內難以做到如同柔紙和尋常用紙那般大批量生產。 既然是有用的改進自然就要賞,賞房子,還賞土地,要銀子的話當然也可以。 不但要獎賞,更要當著國商院眾多匠人的面對他們進行表彰,以此來激勵國商院眾人對發明創造的熱情。 許青懂得再多,畢竟也只是一個人,能發明出來的東西也有限的很,但是聯合國商院所有人的力量,就不一樣了,搞不好會出奇跡! 而后,許青又開始請了一批教書先生,并且專門在各個作坊劃分了夜學專用的地方,讓得國商院之中不識字的匠人們通過下工后一個時辰的時間學習一些基本的字,以及一些為人處世的淺顯道理。 國商院自此開始大規模掃盲。 原本國商院之中的匠人還不愿意,下了工之后回到家里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好嗎? 學習?學個屁習! 不過這種不愿意并沒有持續太久,因為緊接著許青又頒布了下一個個條令:在國商院學習的匠人可以帶著自己家里的孩子一起到夜學聽先生講課。 就因為這一句話,大大激發了匠人們的熱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