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皇漢-《諸天從大羅殿開始》
第(2/3)頁
年輕人隨意的在后院里鋪上一層竹席,盤腿而坐,捧著一本《中庸》就這么讀著,誦完一遍后就放下感慨道:“這修道啊,還得有功名在身,兼之萬貫家產才行,尋常人哪是那么容易接觸超凡的。”
這年輕人自然就是穿越同位體身上的巫明,年二十加冠,他嘆氣自語:“也對,修道者是世界最高武力代表,類比現代就是軍方,甚至比那些掌握槍炮的士兵更恐怖,觸及超凡,人形核彈。”
“連從軍都要清白之家,世代紅名,更何況掌握偉力的修仙者了,沒人擔保怎么能成?”
這里便突出人脈關系和背景的重要性了,此界平民沒有身份背景,根本找不出一個有信譽的人擔保,所以想尋仙問道都是處處碰壁,說白了不是那個圈子的人,如果隨意推舉了,成了邪魔外道算誰的?
而有功名在身就不同了,首先是個讀書人,在規矩森嚴的封建社會算入了體制,隱隱有官方做擔保,想修道機會多多,并且根基立場在那,自身前途遠大,想做邪魔外道圖什么啊?
“果然階級可靠性大于一切啊,平民就算才能和品性出眾又如何,想修道就乖乖走讀書正道。”巫明坐在草席上,低頭看著一本中庸不由嗤笑。
他發現穿梭的這個世界,早已實現大一統,其名為“漢”,與前世今生歷史上的“大漢帝國”似是非是,故而身為六級超凡大世界,卻對修道管制極嚴。
沒辦法,畢竟中央集權的必然之路嘛,巫明穿越來皇漢世界都三年了,只做了一件事,便是苦讀書、取功名。
好在原身家庭條件不錯,勉強算是書香門第,從爺爺算起到他這里,三代都是讀書人,父祖更是做到秩比千石的大官,在青州屢任一縣之長,亦是入郡中任權重僅在太守、君尉之下的長史。
人脈不可謂不廣,家庭清白,這才初步有了修道的資格。
盡管如此,記憶里原身從小亦要念書識字,十二三歲要隨著父親到處宦游,增長見識,父親至仕后,回到老家陽丘縣,十五六歲便被縣長征召做了一個曹吏(古代公務員),在官署里磨練,順便觀望其人品性才能。
當然前路也明朗了,一是順著父祖路子,累積升遷做官,兩百石,六百石,最后一千石到頂,有龍脈官氣庇護,對治內執掌生殺大權,修道之人莫不順從。
二是拜入縣內修者、道觀門下當學徒,按修行進度逐步晉升,道兵,仙官,然后升遷郡里任‘靖平衛’或‘蕩魔司’,清貴而超脫凡俗。
兩條道路循序漸進,都各有優劣,前者無需天賦苦修便能得超凡偉力,但權柄被體制束縛,致仕后更是貶謫為凡人,老朽而死。
后者偉力歸于自身,超脫凡俗,可若是沒有天賦,無非是空耗光陰,若走旁門道兵之法,終生無望大道不說,身份未必比兩百石官員貴重到哪里去,多少宦官、書香家庭就是這樣沒落的。
巫明從這里就看出,大漢帝國規矩分明又公平合理,平民上升渠道多且廣,他祖父便是從一介白身慢慢往上走的。
按理說他有著原身打好的基礎,穿越過來選擇道路接著走就是,為何還要‘空耗’三年光陰呢?
“果然不管在哪個世界,通往上層的渠道都有一條看不見摸不著的隱形鴻溝。”巫明長長吐了口氣,青草的芬芳進入鼻中。
一縣之長百里侯,看似威嚴,靖平衛蕩魔司修道高手,看似清貴,實則不入帝國眼里,算不得中流砥柱,死了墜落了,一大堆人隨時填補上去,要多少有多少。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从江县|
胶州市|
宁安市|
伊宁县|
伊春市|
邯郸市|
贵溪市|
年辖:市辖区|
兴仁县|
定州市|
时尚|
阜新|
祥云县|
景谷|
行唐县|
惠水县|
武清区|
紫云|
两当县|
泾源县|
界首市|
广灵县|
天祝|
徐州市|
恭城|
开阳县|
永川市|
原阳县|
新河县|
湖北省|
丹东市|
普安县|
司法|
普安县|
咸阳市|
称多县|
衡山县|
马尔康县|
库伦旗|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