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租驢還是賃馬-《大唐探》
第(2/3)頁
李夔點了點頭:“小二,去給某尋一匹來,某要暫借幾天。”
“好嘞,那某現在就給官爺尋匹好驢去,費用便宜,且一定好乘坐。”伙計一臉諂笑。
騎驢?
這個……
在李夔印象中,騎驢子的人,一般是女子或老頭之類的吧。
而自己一個官府不良人,身材高大,腰挎儀刀,卻騎著一匹驢子前去,倒是模樣頗為滑稽,且有失官體之嫌呢。
其實,李夔不知道,在中國古代,馬都是一種比較昂貴或更花錢的動物,相對而言騎乘者較少。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日常出行的話,使用最多的還是驢子或驢車。
如唐代杜甫有詩云:“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又如宋代:釋師體之詩《頌古十首其一》:“渾身無處著,驛路倒騎驢。”
而到了唐代,當時的租驢業,已然非常的發達,從都城長安一直到各地偏遠村鎮,都有這般行當。甚至還產生了一些專門養驢出租的專業戶,時人稱之“賃驢小兒”。
如在《太平廣記》中,就記載道:“扶風馬震,居長安平康坊。正晝,聞扣口。往看,見一賃驢小兒是也。”。這平康坊在長安東市,估計在更加繁榮的西市,這樣類似的商家只會更多。
而在偏遠的州縣地方,亦同樣有這種營生。如《高僧傳》中就寫道:“次嘉州羅目縣,有訴孫山人,賃驢不償直。”這孫山人,說的就是唐朝藥王孫思邈。
李夔猶豫了一下,便對那伙計笑道:“某此去是辦官差,騎驢未免不雅,你可幫某尋匹馬來。”
那伙計一臉恍然之狀,連連點頭:“官爺說得是。若是官差,騎馬確是儀體所需,絲毫馬虎不得哩。”
他一語說完,便急急過去,前后左右看了看,便牽了一匹花斑馬過來,交給李夔。
“官爺,這馬騸了多年,性子溫馴,步力沉穩,若行遠路,當是不虧,正是極便于官爺騎乘哩。”
李夔嗯了一聲,伸手過去摸了摸這匹馬的脖子。
這花斑馬果然溫馴,見他伸手過來,竟微低下頭,任他撫摸脖頸處新剪好的整齊馬鬃。
“不錯,此馬果是馴熟,不懼生人。”李夔點了點頭,露出滿意的神情:“那此馬租賃費用,卻是如何?”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蚌埠市|
富平县|
巴东县|
乌苏市|
方山县|
奉节县|
楚雄市|
南投县|
建平县|
东明县|
上思县|
尼木县|
新乐市|
宁化县|
漳州市|
长海县|
西乌|
肃南|
炉霍县|
宝兴县|
莱芜市|
黄冈市|
焦作市|
宁波市|
丰台区|
平凉市|
呈贡县|
恩平市|
四平市|
太康县|
大港区|
平果县|
叶城县|
旌德县|
金塔县|
尉犁县|
阿城市|
海伦市|
崇信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