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演奏結束,全場掌聲如同滾雷。 除了掌聲之外,不少人更是情不自禁地開始歡呼。 這種情況在演唱會現場很常見,但在音樂廳中卻是非常罕見。 事實上。 跟隨著江銘的演奏,現場眾人的情緒已經被這首曲子所影響。 這是音樂的魅力,更是江銘的實力。 “謝謝,謝謝大家。” 場內沸騰,江銘再次鞠躬致謝。 “感謝江銘學長再次給我們帶來如此美妙的音樂?!? 江銘彈奏結束,主持人也返回了舞臺。 頓了頓她接著說道:“請問江銘學長這首鋼琴曲有名字嗎?” “《克羅地亞狂想曲》!” 江銘直接了當地說道。 只是他說完這個名字,大家再次震驚。 誰都沒想到對方竟然以一個國家名稱做為曲名。 所有人都很好奇。 瞧見大家的模樣,江銘也不賣關子。 “沒錯,我是看過一部關于克羅地亞戰爭的電影之后,臨時起意創作的這首鋼琴曲。” 稍微頓了頓,江銘接著說道:“相信大家聽得出來,我構建這首樂曲的時候特意創立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和弦的三音主題?!? “這是一種創作手法,更是一種強調的方式,我想讓大家遠離戰爭。” “事實上,那部電影給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克羅地亞戰后,尚未散去的硝煙在空氣中彌散著,天空有些低沉,不知是雨前的預兆,還是硝煙的彌漫,云朵在天空中呈現出一種憂郁的灰色?!? “倒塌的墻壁讓凌亂的碎石鋪了一地,塵埃在空氣里飄搖,最終落定,回歸泥土,在戰火摧殘后的斷垣殘壁中,開著一朵不知名的白色小花……” 江銘講述著那部電影,眾人也在仔細聆聽。 “我記得有人說過,人類最終的走向是自我毀滅,所有的一切都將會毀滅在自己手中?!? “或許是,不過在那些陰暗和鮮血的另一面,是人性中光輝不屈的一面,無論是遺忘還是銘記,總會繼續堅強的生存下去,帶著傷痕,在被摧殘的大地上奪取新生,一如克羅地亞廢墟上的那朵白色小花。” “這就是我創作這首《克羅地亞狂想曲》的原因,而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江銘說完,全場再次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