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界山之所以叫兩界山,并非如神話故事里那樣,能溝通人妖或者仙凡兩界。這不是界面的界,而是界線的界。 以此山為界,大陸分成南北兩面,無論是自然氣候,還是地理風貌或這民風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兩界山由此得名。 從兩界山往北,一直到京城長安,山嶺極少,幾乎都是遼闊平原,對北唐而言,它就是通往北方的最后一道大門,所以任真才說,主力軍已退無可退,唯有死守。 兩界山往南,降水充足,江河湖泊眾多,不像北方那么干燥。尤其是驪江以南,南晉的氣候溫暖濕潤,終年細雨綿綿,被唐人稱作煙雨江南。 兩界山橫亙東西,占地面積很龐大,在這片山脈的南部邊緣,還有一條著名的江河,叫廬江。 夏侯淳退守的廬江城,就在這條江北岸,與江同名,扼住通往兩界山的咽喉。要想進軍兩界山,打開北境的大門,廬江城是必爭之地。 對夏侯淳而言,一方面,這是最后的戰略重鎮,不容有失,另一方面,此城依山傍水,也是最完美的防御地形。 南晉大軍行至此處,陷入相對不利的境地。廬江城跟廬江的距離很近,晉軍若是在城池前方扎營,就等于背水而戰,犯了兵家大忌,主動將自己的退路斷絕。 如果在廬江南岸扎營,固然沒有后顧之憂,能從容撤退,但在攻打城池時,需要先渡過江面,再發起進攻,中途很容易遭到唐軍騷擾,難以登陸。 夏侯淳占盡地利,要是連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都把握不住,再被陳慶之逆襲攻克,那就徹底無藥可救了。 糧倉烏巢則位于北麓,兩者相去不遠。從啟程到抵達,任真只花了不到一天時間。 這次前來,他只帶了一萬虎衛,但個個都是剽悍精銳,而且,還有董仲舒、楊玄機和袁貓首三名巔峰強者,以及范東流、牧野、卓爾等年輕將領,可謂兵強馬壯。 傍晚時分,這支精兵押送糧草進城。 夏侯淳親自出迎,將他們接進中軍大營。 剛一見面,氣氛就有些別扭。 夏侯淳是中軍主帥,按理說,應該是城里的最高長官。但這一行援軍里,任真位列軍侯,是北唐軍方的最高級別,夏侯淳之所以能掛帥,還多虧他出面力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