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三十九章 張魯?shù)倪z產(chǎn)-《三國幼麟傳》


    第(2/3)頁

    見姜維陷入沉思,張裔轉(zhuǎn)向田老漢,和聲道:“你就順著剛才所講的,講講為何當年漢中土地的畝產(chǎn),可以高出周邊郡縣那么多?”

    田老漢放下茶水,忙道:“哎喲,可不敢,都是些種地的把式……”

    他咽了口口水,慢慢道:“張?zhí)鞄熋磕甓家H自指導(dǎo)百姓種地,首先是對種子詳加處置,他說雪是五谷之精,便要求家家戶戶每年冬天都要儲藏雪汁,到了播種之時,便用雪汁和種子,這樣種出來的莊家,能御旱,不長蝗蟲,收成也能增加不少……”

    “春天初耕后,要等野草叢生后,再復(fù)耕一回,這樣趁著春雨播種,便能使得土相親,苗獨生,草穢爛;除此之外,也可用人畜的便溺之物肥田,如此田地還可增產(chǎn)兩到三成……”

    姜維雖然不通農(nóng)事,但畢竟有著超越時代的見識,聞言暗自頷首道:

    “這就是育種和對肥料的應(yīng)用了……”

    “張?zhí)鞄熯€規(guī)定,田地須壟耕種植。”

    這時,張裔忽笑問道:“伯約,你幼時沒下過地吧?”

    姜維頷首道:“慚愧,家中自有佃戶處置農(nóng)務(wù),維每日只知舞刀弄槍。”

    張裔露出一副“我早就知道了”的笑容,道:“那么便請?zhí)锢闲指憬忉尳忉專螢閴鸥N植。”

    田老漢躬身應(yīng)了聲“是”,繼續(xù)道:“壟耕就是將莊稼成排種植在壟上,壟與壟之間要保持距離,壟于壟之間的空隙叫做溝,溝是用來走路和灌溉的。”

    張裔接過話頭,道:“地力有強有弱,但哪怕再肥的土地,種上一年糧食后,第二年只能種些蔬菜,以便恢復(fù)地力,此謂之輪休。“

    姜維聞言,點頭心道,這個時代沒有化肥,種植一季后,土地的肥力確實下降,需要花費時間加以恢復(fù),這也是時代的局限性,暫時無解。

    但見張裔頓了一頓,語氣忽變得激動起來:

    “張魯所行壟耕之術(shù),其絕妙之處在于,壟和溝在兩季種植之間是互換的,每季莊稼收獲完畢,農(nóng)夫?qū)⑻镏匦赂槐椋@時壟就變成了溝,溝就變成了壟,這樣田地雖然每季都在種莊稼,但每一壟土地實際上是輪流修耕,可以保證地力,來年亦可繼續(xù)耕種,如此,益州若能推廣種植術(shù),一頃土地便可當兩頃用!朝廷平白將多得一倍之地,豈非妙哉?僅憑老田說的這一策,老夫便迫不及待想要將他舉薦給軍師啦。”

    卻說田老漢說起舊事,拘束之情盡去:

    “因壟耕極費人力,天師便將羌人、胡人放養(yǎng)的牛統(tǒng)統(tǒng)買下,在平地上行鐵犁牛耕,還給我們老百姓分發(fā)耒耜,鋤,耙等工具。嘿,還真別說,天師來之前,小人家中一畝地只能出糧二、三石;天師來了之后,四石五斗那是常有的,豐年時,還能收到五石……”

    “天師還在漢中興修了很多堰壩,規(guī)制大一些的有山河堰,沔陽這兒也有幾處小的......”

    姜維耳中聽著田老漢侃侃而談,心中委實感嘆不已。

    誠然,華夏農(nóng)事經(jīng)過前后兩漢四百余年發(fā)展,一些先進的農(nóng)耕技術(shù)、工具已經(jīng)出現(xiàn)。

    但古時因為人口流動的關(guān)系,農(nóng)耕技術(shù)傳播不快,充其量也就在北方推廣而已,江南的廣大地區(qū)連牛耕都沒普及,就更遑論這些更為先進、投資更大的技術(shù)了。

    甚至他在蜀中還見過有很多地方尚處于刀耕火種的階段。

    而張魯所為,就是整合當世最先進的技術(shù)、工具,從種、肥、耕、具、水利五方面著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種植體系,并將之普及到漢中的經(jīng)營之中來,事實也證明此舉卓有成效。

    可惜曹劉漢中一戰(zhàn),他好不容易創(chuàng)下的樂土就此被打了稀巴爛,漢中百姓也被曹操盡數(shù)遷到關(guān)中,如此大郡,竟然落得個荒無人煙的結(jié)局。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信阳市| 诸城市| 竹山县| 武乡县| 沂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谢通门县| 漳平市| 天等县| 邛崃市| 丹寨县| 蓝山县| 泸水县| 霞浦县| 曲松县| 鹤峰县| 利津县| 宁安市| 灵台县| 昭平县| 河西区| 万宁市| 江北区| 蚌埠市| 高雄县| 郸城县| 乌恰县| 防城港市| 镶黄旗| 新野县| 东丰县| 隆昌县| 溧水县| 甘泉县| 曲靖市| 新巴尔虎左旗| 耿马| 锡林浩特市| 南岸区|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