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華夏大地上一片欣欣向榮、安定團結的時候,并不是說外面就沒有了戰爭。 前幾年,發生了一場轟動全球的局部戰役——海彎戰爭。 海彎戰爭是米軍為主導參加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在戰爭中,首次將大量的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等優勢。 這次戰爭改變了傳統的作戰模式,對二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其最大特點為,這是一次以高科技武器應用的戰爭。有四個方面為主: 1,電子戰。 在戰爭開始前,使用電子作戰飛機對電子設備實施強烈干擾,壓制通信和預警雷達系統,保證了空襲行動的突然性。 在全過程中,又針對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實施強大的電子戰,對電子設備、防空雷達和通信網絡等進行“軟壓制”,使對方的指揮部失靈,通信中斷,空中搜索與反擊能力喪失,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 2,空中力量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空中作戰已經作為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出現,開創了以空中力量為主體贏得戰爭的先例。 在空襲中,使用大量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襲的準確性,又使平民傷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出動了各種用途的飛機,分別執行空襲、偵察、電子戰、護航、加油、運輸、觀察等任務,對指揮中心、防空體系、重兵集團等進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襲,完成了戰略空襲、奪取戰區制空權、消弱地面部隊和支援地面作戰等4個階段的任務。 3,作戰空域空前擴大,戰場向縱深、高度立體化方向發展,不存在明顯的前方和后方。 首先從地面和空中實施雙重包圍,通過地面部隊的高速推進和空中兵力投送,在后方形成積極活動的正面,直接繞后攻擊對方主力部隊。 這種以機動作戰為主的戰法,目標明確,行動堅決,更快地推動了戰役進程的發展。 4,高技術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發展。 飛機、坦克、步兵戰斗車乃至單兵武器都裝備有紅外夜視裝置、激光夜視儀和紅外熱成像設備等夜視夜瞄器材,這使武器裝備在夜間可以發揮同在白天一樣的作戰效能,能晝夜不停地連續作戰,更快地推進戰役的結束進程。 空襲42天,地面推進100個小時。 這次戰爭是對全球的一種刺激,也是一次劃時代的新打法、新理念、新戰術和新武器的亮相。 因此,經過慎重考慮,華夏決定仿照這種打法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演習,檢測如果發生這種戰爭,華夏是否有能力做出抵抗,甚至是反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