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考舉計劃-《漢帝崛起》
第(1/3)頁
“朕知道,目前要實行全面考舉,極其不現(xiàn)實,只是與卿討論其未來可行性有多大,又有何利弊。”
蔡邕聽劉宏這樣說,不由舒了一口氣,他生怕劉宏已經(jīng)拿定主意,要一意孤行。
人才選拔尤其是官職任命對一個國家來說,幾乎是涉及根基的存在。
大漢三百余年來,一直實行的人才制度都是察舉制,不論是舉孝廉還是賢良方正,名目不同,實質(zhì)不變。
即使是太學生策試入仕,看似是考試,實際依然是舉薦,因為太學生本身就是依靠舉薦而來,策試之后授官也是如此。
由此舉薦制已經(jīng)由下而上深入到了大漢帝國的各個階層之中,幾乎根深蒂固。
若貿(mào)然取締察舉制,那無疑會觸動所有既得利益方,尤其是掌控著舉薦通道的世家豪門、官僚望族。
那些人準許天子偶爾超格任用一些親近之人,但絕不能容忍天子將人事權(quán)完全收歸己有。
這從去年的一件事就能看出來。
當初原主征召各地文學之士,建鴻都門學,后來想為鴻都門學學子授官時,遭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反對。
雖然爭端集中在才德及經(jīng)學文學之爭上,但明眼之人都明白爭的其實是人事權(quán),朝臣不希望天子特例授官變成更大范圍的常例。
至于現(xiàn)在正要進行的殿試沒有遭到激烈反對的原因,也在于參與殿試的人選依然由朝臣舉薦而來,并沒有突破其敏感底線。
蔡邕想了想,試探著問:
“敢問陛下,為何會有此意?”
“卿不覺得如今官場糜爛,州郡官吏貪腐嚴重、法紀敗壞,都是察舉不力所造成的么?
大漢朝已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孕育了多少世族大家,他們各自經(jīng)營,又相互聯(lián)姻,人脈網(wǎng)盤根錯節(jié),遍布州郡,幾乎完全壟斷了察舉通道。
這就是為何每年被察舉者不是出自名門望族,就是其門生故舊,那些出身寒門又不愿屈身于權(quán)貴之人永無出頭之日。”
“拋開這些不談,察舉制本身就存在著容易弄虛作假、徇私舞弊之缺陷。
朕聽說鄉(xiāng)野有歌謠唱道:舉茂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可見察舉已經(jīng)敗壞到了何種地步。”
蔡邕默然無語,他很清楚劉宏所說完全是事實。
從某些方面來說,他蔡邕本人也是察舉制的得利者。
不可否認他才學過人,可若不是有著雄厚的家世背景,他能否入朝為官也很難說。
“考舉就不同,不論出身貴賤,不用比拼人脈,士子也不必依附于名流望族,一律以策試成績說話,少了很多舞弊空間,相對于察舉來說就公平了許多。”劉宏總結(jié)道。
蔡邕下意識地點了點頭,可很快又覺得不妥。
“朝廷過去以賢德取士,這才是察舉之初衷。若以考舉取代察舉,將單純以學識論高低,那不符合大漢以仁孝治天下、以德取士的祖制規(guī)程。”
劉宏哂笑道:“賢德取士,初衷是不錯,可結(jié)果如何?
若被舉孝廉者真孝廉,這天下何來許多亂象?何來許多貪贓枉法之徒?
卿自入朝以來,一直諫言朝廷要整頓吏治,朕也想整頓吏治,可幾無成效,為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谷城县|
蕲春县|
龙南县|
呼图壁县|
泰顺县|
石棉县|
太康县|
南京市|
五家渠市|
二连浩特市|
台湾省|
易门县|
富源县|
镇远县|
台中县|
龙陵县|
江西省|
察哈|
桂平市|
洛宁县|
寿阳县|
儋州市|
安康市|
隆回县|
马边|
武平县|
新竹县|
鸡泽县|
临夏市|
元阳县|
大化|
库尔勒市|
霍城县|
福泉市|
靖宇县|
临猗县|
岑溪市|
浮梁县|
科技|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