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賽前吉米-華納就已經被歐美的媒體看好和炒作,因為他是名白人選手。你看方才的決賽,其他七人都是黑人,只有吉米-華納這一個白人,他奪得了400米冠軍,對于白人運動員來說,在短距離項目上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聽完這句,葉欽一下就明白了于偉利的意思。 看了看場中,三名美國選手身披星條旗正接受媒體的拍照,吉米-華納這個白人選手,以冠軍之姿站在最中間。 于偉利巴望著吉米-華納能夠奪冠,是希望能夠打破黑人對于短距離項目的壟斷,言下之意,就是白人選手既然能夠做到的,那么,我們亞洲人,黃種人怎么不可以呢?! 從上世紀美國選手杰西-歐文斯,在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上打破世界記錄獲得4枚金牌開始,黑人選手成為了田徑賽場的主流,尤其是在短跑項目上幾乎占據著絕對的地位。 但在此期間,無論是白人選手還是黃種人,也都涌現過不少實力強勁的短跑運動員。 如國內的短跑運動員陳家全,曾六次破中國田徑100米跑紀錄,更是在1965年,以手記10秒的成績平百米世界紀錄。 黑人選手的人種優勢自然是有的,西非黑人在短距離項目上的強大統治力,東非黑人在長距離項目上的統治力,這都是不可忽略的。 但只要是在賽場,從來沒有絕對。 葉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再一次看了一眼賽場上此時風光無限的吉米-華納,全身的血液都在沸騰著。 見證了一個400米王者的誕生,但更加點燃了他心頭那份對于冠軍追求的渴望。 兩人的對話,此時還發生在8月23日男子400米決賽之后,而在4天后8月27日,男子110米欄的決賽之后,葉欽再次堅信了這個念頭。 別人可以的,我們也一定可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