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dāng)時,她看到后,以為是哪個不出名的古人寫的,現(xiàn)在才被人關(guān)注到,人類一大損失。 “你在快餐文學(xué)里寫古詩詞?”洛瑾瑜看怪物似的看楚帆。 “設(shè)定是這樣的,總不能寫現(xiàn)代詩吧,有點不倫不類。”楚帆說道。 “跟《明月幾時有》一樣的?”洛瑾瑜問道。 “是的。”楚帆點頭。 “真有那么好?”洛瑾瑜好奇了,問妹妹。 “各有千秋吧,一個是寫中秋,一個是寫元宵,沒法比誰好誰差。”洛希瑜說道。 頓了一下,她有些擔(dān)憂道:“楚帆,不是前世的知名詩詞,讀者會買賬嗎?” “我會先弄個社交賬號,每抄一首詩,先在社交賬號上發(fā)布,至少能查到是前世的,沒欺騙讀者。”楚帆說道。 這么做之后,對讀者來說,也算是前世的詩詞了嘛,只不過那些詩詞還不出名,等他的書火了,它們就出名了。 不過也難說是詩詞帶動他的書火,還是他的書帶動詩詞火。 洛瑾瑜心中微動,快餐文化里的清水文,楚帆這一步走得有點另類。 “剛好是元夕,主角跟蘇家兩姐妹去賞燈,寫這首詩很應(yīng)景。”想到劇情,洛希瑜有些激動。 一旁的洛瑾瑜感覺自己像個外人,不,是巨大的電燈泡,吃狗糧來了,每次都是自己強行要插嘴,楚帆都不會主動。 “什么詩?”沒人理自己,洛瑾瑜只得繼續(xù)主動開口加入。 “姐姐,你等等,我發(fā)給你。”洛希瑜很樂于跟姐姐分享這種好東西,放下筷子,拿起手機,翻找跟楚帆的聊天記錄。 找到后,她立刻給姐姐發(fā)過去。 手機收到信息提示音,洛瑾瑜拿起來,打開查看。 “《青玉案·元夕》”洛瑾瑜暗暗點頭,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古詩詞風(fēng)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