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為伯樂-《諸天我為帝》
第(2/3)頁
“橋公,伯喈先生的家眷正在我府中。”
落座后,顧承開門見山:“我素來敬仰其清名,已派人去吳會之地相請,伯喈先生當年幸得橋公慧眼征召,更在宦官加害下保護,亦是一段伯樂佳話。”
橋玄撫須,笑聲爽朗:“琴遇知音始可調,伯喈曠世逸才,得殿下賞識,不使良臣埋沒,才是佳話啊!”
這番互相吹捧,就將蔡文姬與衛氏的事抹去,誰都無法指摘個不是來。
顧承又問:“我舉薦的三人,在軍中如何?”
橋玄道:“殿下慧眼如炬,劉玄德、曹孟德、孫文臺,此三人皆猛將能臣!”
橋玄雖然已經辭官了,但他在軍中威望極盛,現在的四中郎將都受過指點,顧承安排三人入軍任職,再簡單不過。
而這三人,就是未來三國的奠基人。
此時三人都不得志,劉備就不必說,大漢皇族中沒多少比他混得更慘了,曹操本有祖輩庇護,當年卻因得罪了宦官勢力,被貶官下放,孫堅算是相對好的,也只是縣丞。
原本三人在黃巾起義中就嶄露頭角,現在顧承掌權,自然可以選擇打壓,但他最終決定啟用他們。
這不是養虎為患,恰恰相反,自強而不息,厚德以載物,是可大成。
要挽大漢國運,不在于提前滅掉三國。
即便劉孫曹三人死了又能如何,天下真要亂了,大漢要滅亡了,還有另外的諸侯崛起。
顧承有歷史先知先覺的優勢,卻又不局限于原歷史,對于劉孫曹的態度,也很客官。
這三位如今是忠臣。
劉備本就是皇族,他不可能希望大漢滅亡,畢竟他無法未卜先知,知道天下大亂后,自己會被漢獻帝稱作皇叔,反倒成了劉氏的旗幟;
曹操年輕時的志向,是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死后題墓,是為漢征西將軍曹侯。
孫堅更是兵圣孫武的后人,少年英雄,忠壯之烈,更明言大皇子乃明公,必效死力,否則就是忘恩負義,為天下人唾棄。
如今三人各領精兵,每戰必勝,戰功赫赫,大皇子識人之明在軍中散播,一時間許多懷才不遇之人振奮,都在找門路向大皇子舉薦自己。
橋玄此時就取出了幾分信件,呈給顧承,顧承取來細細看了,暫時放到一邊,又問道:“橋公,那仙道敢于背后支持張角叛亂,就不怕我大漢派兵剿滅嗎?”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赫章县|
康乐县|
赣榆县|
沾益县|
精河县|
阿瓦提县|
柳林县|
永胜县|
连城县|
徐闻县|
秭归县|
偏关县|
万盛区|
广德县|
秦皇岛市|
渝中区|
兰西县|
宁城县|
新龙县|
高淳县|
桂平市|
建平县|
叙永县|
上饶市|
博白县|
新民市|
石门县|
凤台县|
湖州市|
古丈县|
萨嘎县|
隆尧县|
海盐县|
分宜县|
什邡市|
隆安县|
白朗县|
韩城市|
荃湾区|
建水县|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