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老杜寫的詩還可以。” “嗯,就是有些虎頭蛇尾,開篇很強,中期無力,后期稍稍又有一些老白的味道。” “是的,不過總體比之老白還是差上不少。” 不少人對于老杜的評價是這樣的。 看著他們的評價,陳凡差點笑出了聲。 不過在不知道老杜是誰的情況之下,這樣的評價倒也沒什么。 畢竟老杜這首《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也只能算是老杜一系列詩句當中的普通一首。 不過。 這般一想,陳凡自己倒是有些期待。 到時候真正老杜的代表作出來,他們又會是什么表情? 試問天下仙人,誰敢來此人間? 仙人來不來凡間這個先不管。 先來個仙人的小迷弟,同樣可以ko白居易。 當然。 這都是后話。 老杜后面自然需要詳細的講,快抖上只是搞出一個引子罷了。 …… 隨后。 一眾網友,又催著陳凡開始講故事。 反正也是閑著,想了想,陳凡便講起了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 “哈哈哈,凡哥,早就想讓您講元稹了。” “對,您不是說了嘛,柳宗元是劉禹錫的好基友,元稹又是白居易的好基友。柳宗元與劉禹錫都講完了,怎么說元稹也要講的嘛。” 對于此。 陳凡點頭:“行,今天就講講元稹。” 說起來。 這個元稹還真是有不少看點。 整理了一下思路,陳凡說道:“元稹,字微之,他是北魏昭成帝十四孫,整個家族住在洛陽,世代為官。不過傳到元稹這一代后,整個家族已經沒落了許多。不過元稹自小天資聰明,十五歲的時候,為了擺脫貧困,獲取功名,元稹投考了相對比較容易的明經科。很快,元稹便中明經及第。” 這個明經科與進士科是不一樣的兩個考試。 明經主要是填空題,就是例出一些句子,你再補上空白之處,稍微簡單一些。 錄取的人數也更多,一般在100人左右。 進士在唐代則主要考詩賦,錄取的人數相對較少,一般在30人以下。當然,還得靠人推薦。 所以一般來說,進士科在諸多考試當中最為尊貴。 不過基本上在唐代,進士科都是被一些世家大族給壟斷,很少寒門子弟有機會。 甚至可以說,在唐代很長的時間里,進士科都是作弊科。 “中了明經科之后,元稹后來又參加了【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考試,與白居易同時及第,元稹位例第一。如此,他與白居易便這樣結識,并在后來的幾十年里,兩人的友情最為真摯。有一次,白居易和友人游慈恩寺,席間突然想到了元稹,于是白居易就給元稹寫了一首詩。不想,元稹也在當天晚上想到了白居易,也給白居易寫了一首詩。這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好基友一輩子……” 眾人被陳凡這般講解給逗樂了:“凡哥,能不能正經一點?” “又不是在央視,要這么正經干嘛。” 快抖上就是吹牛打屁的,陳凡才不會用央視做節目時那般語氣講故事呢。 對此眾人也是攤了攤手,表示沒辦法。 當然。 他們也只是說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