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爽,今天聽得爽。” “邊塞詩果然不是一般的詩可以相比的,就氣勢這一點,那可是足足的。” “我感覺,今天晚上是睡不著覺了。” “我也覺得,反正腦海里面,只是一想便是這一些詩,感覺整個人都沸騰起來了。” “那如果我說,除了王昌齡和王之渙之外,陳凡老師又講了兩位邊塞詩人呢?” “我草,你這是要人老命啊。” 好吧。 今天晚上,大家都不要睡了。 在王昌齡和王之渙之后,某些粉絲也在快抖上公布了兩首作品。 其中一首是詩人“岑參”的,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當真是寫得讓人蕩氣回腸。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里的武判官,就是白居易時期當朝宰相“武元衡”的父親“武就”。 同時這位武判,也是武則天的曾侄孫。 這首詩即是一首邊塞詩,也是一首送別詩。 當時的“武就”接到朝廷公函,必需立即回京。 于是做為朋友的“岑參”就寫了這一首送別詩。 而詩里面這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則成為了千古名句。 也成為了雪景當中最為巔峰的一首詩。 當然。 除了這一句之外,整首詩寫得也是非常的大氣,將邊塞士將的風骨寫了出來。 只要讀個幾遍,真的感覺血液都與這首詩融為一體,仿佛來到了邊塞。 “啊啊啊,我靠,真要睡不著了。” “妹喲,凡哥這留一手留出了天跡。” “不過,我喜歡這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回頭我拿這句詩去考一考大家,大家肯定會說,哇,這梨花景致太漂亮了。” “噗……要不要這么無恥啊,不過,我喜歡。” 已經是晚上的12點,大家仍是睡不著,不時討論著。 “哎,不是還有一位叫高適的嗎?” “高適,誰啊?” “之前不是有位主播說過,三位邊塞詩人,王昌齡,王之渙,還有一位叫高適的。” “哦,哦,我也記起來了,這位高適不知道是何方神圣,有沒有什么大作?” 不得不說。 一眾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 此前有一位主播僅僅只是一提,不少網友便發現了情況。 “哈哈,自然是有的。” “我還以為沒有人問高適的,來來來,我講給你們聽。” 另一位此前聽了陳凡所講的嘉賓,這時亦是開了直播,并做了一期高適專題。 說起來。 四大邊塞詩人當中,高適是混得最好的。 或者說。 不只是他們四大邊塞詩人當中,可以說,在唐朝所有知名詩人高中,高適也可以說是混得最好的。 而要說爵位的話,那高適當之無愧第一。 不過高適在年輕時候混得并不好,人到中年,也還只是一介布衣。 直到40多歲的時候,才考上進士。 但就是考上了進士,高適也沒有得到太大的提拔。 50歲的高適后來投靠了名將“哥舒翰”,此時恰逢安史之亂。 高適本以為可以建功立業,不想,“哥舒翰”戰敗被抓,做為敗軍之將,情況非常危險。 好在高適臨危不懼,他冷靜下來,抄小路追上了唐玄宗,并對唐玄宗述說當時潼關失敗的原因與經過。 唐玄宗聽完很欣賞高適,認為高適戰敗不但沒有投降,而且還心系朝廷,是大大的忠臣,很快就升高適為諫議大夫。隨后在唐玄宗的賞識之下,高適一路討伐永王,又參與了平定安史之亂。而在他61歲的時候,朝廷封高適為渤海縣侯。可以說,這也是唐朝唯一封侯的知名詩人。 “我去,這個高適牛逼啊。” “封侯啊,這是多少大官一輩子都求不到的榮耀啊。” “嗯嗯,很多一些當宰相的大官都沒有被封侯。” 侯與官位不同。 官位是官位。 侯是爵位。 官位這種東西,有貶有升,這個不確定因素太大。 官做得最高,也就是宰相,宰相最高也就一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