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爽,很爽,實在是太爽了?!? “一口氣連聽好幾首詩,我感覺全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震起來了?!? “我感覺所有的細胞都不斷的跳躍,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 《月下獨酌》與《把酒問月》這兩首詩,不得不說,將李白的個性完美的表現了出來。 這更為加深了大家對于【李白斗酒詩百篇】的印像。 只是。 這并沒有結束。 離開朝廷之后的李白,一段時間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哪里。 有一次。 友人宴請李白。 酒喝到一半,李白便停下了筷子。 他突然間感覺自己非常的茫然。 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 也失去了人生方向。 他拔劍環看四周,更是感覺一種說不出的寂寥。 舞臺上陳凡已經化身成為了李白。 他就像一個迷路的路人,上下四方似乎都不是他的去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首行路難。 正是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所作的詩句。 李白在發出行路難之后,他便離開了長安。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為什么李白的詩寫得這么迷人?!? “我也不知道。但我喜歡他的這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哪怕茫然不知道去向,仍然對于未來懷有期待,并保持自己的信心。這就是李白,與所有詩人不一樣的李白。” “別說了,李白,我的李白?!? …… 李白的風格實在是太強大強大了。 哪怕你僅僅只是看上一眼,李白的風格便完全不能讓你忘懷。 正如李白的詩。 不同于杜甫。 可以說。 李白基本上不怎么寫關于現實,關于人民生活的詩。 雖然他偶然有感興趣的時候會寫。 他大部分的詩,寫的是朋友,寫的是自己。 寫朋友的詩,已然可以讓李白名垂千古。 而寫自己的詩,則讓李白無人能及。 “離開長安的李白開始了周游天下,并且,在這一年,李白碰到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一直將李白當成是偶像。雖然杜甫并不是特別知名,但李白也并沒有擺什么架子,欣然與杜甫一起瀏玩齊梁大地。或許,在李白心中,在游玩的時候有個伴也挺好的?!? 此時。 整個舞臺畫風變得清新了許多。 他不再有此前李白懷才不遇時的苦悶。 也不再有沒有方向的茫然。 他與杜甫一同交流詩歌,一同探討丹道之術。 甚至,他還時不時開起了杜甫的玩笑。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舞臺上。 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詩。 李白也同樣回贈了杜甫一首詩。 但李白這首詩卻充滿著無比的趣味。 對于李白來說。 寫詩就像吃飯喝水,太平常了。 他實在是不理解杜甫作個詩要這么費力做什么? 這當然是兩個人的性格不同。 李白是將自己一腔熱血化為詩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