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怎么辦呢?” “于是劉備就在想,為什么自己一直在跑,為什么自己打不贏別人。按理來說,劉備才能也不錯,手下又有關羽,張飛,趙云這樣的大將,應該不至于混得這么差。” “凡哥,我們也是這么想的,為什么劉備一次又一次打不贏別人?” “問題就出來了。” 陳凡點頭:“后來劉備想明白了。這就是因為,他缺少一個給他制定戰略,給他出謀劃策的頂級謀士啊。” 這一說。 眾人眼睛一亮。 “我靠,確實如此。” 曹操為什么這么能打? 曹操真有這么強的戰斗力嗎? 并沒有。 或者說,曹操手下大將也很牛逼嗎? 也不完全是。 最關鍵的原因。 那就是曹操手下有太多太多給他出謀劃策的謀士了。 而且這一些謀士,每一個都是頂級的謀士。 郭嘉,荀彧,荀攸,許攸,賈詡,程昱……。 可劉備身邊,一個謀士也沒有。 關羽與張飛武力士雖高,但在計策方面也就那樣了。 至于趙云,更多體現的也只是武力值這一塊。 劉備倒是稍稍有一些計策,但卻沒有一個輔佐他完成戰略目標的人物。 “后來劉備就前往襄陽拜訪一位叫做水鏡先生的隱士,這位水鏡先生有大才。而在水鏡先生的介紹之下,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了一位謀士徐庶。在得到徐庶之后,劉備非常高興。與之同時,徐庶也展現出了他頂級的軍師才能。在與曹軍的作戰當中,按照徐庶的技謀,劉備接連打敗了呂曠,呂翔,李典,曹仁……” 而就在大家期待著劉備在徐庶的輔佐之下,完成霸業。不想,陳凡卻嘆了一口氣:“當曹操發現劉備找到了一位頂級軍師徐庶,這時他旗下的謀士程昱獻技,說是可以將徐庶的母親抓到許昌。然后,再模仿許庶母親的筆跡給徐庶寫一封信。徐庶本來就是孝子,一看母親被曹操抓了,一時方寸大亂。連忙告別劉備,當見到母親之后才發現,自己是被曹操給騙了。徐母在斥責徐庶之后,上吊自殺了。而徐庶雖然歸順了曹操,但因為母親一事,發誓終身不給曹操獻上任何一計。” “可惜。” 看到徐庶被曹操使計騙到了許昌,眾人無奈的搖搖頭。 好不容易劉備得到了一位謀士,卻不想,又走丟了。 不過這時,陳凡卻說道:“雖然徐庶離開了劉備,但徐庶在前往許昌的時候,卻是向劉備推薦了另一位謀士。并說,這位謀士之才,不在他之下,甚至在很多方面勝過他。” “這位謀士是誰?” “那就是諸葛孔明。” 終于。 三國說了這么久,諸葛孔明這才出現。 “為了得到像諸葛孔明這樣的人才,劉備三顧茅廬,這才見到了孔明。而孔明在見到劉備之后,與劉備促膝長談,并完成了聞名天下的《隆中對》。” “凡哥,什么是隆中對?” “隆中就是諸葛孔明所住的地方,隆中對,也就是兩人當時談話的內容。當時劉備已經差不多有50歲了,但卻發現自己一事無成,心里不免有些悲痛。他就問孔明,你看我現在這樣,以后能怎么辦?孔明就說,如今曹操占據了北方,勢力很大,暫時可以不和他爭雄。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有三世,可以和他結為外援。荊州是一個好地方,這里不但地理位置好,更為關鍵的是,劉表并沒有太多才能,遲早會守不住。如果劉備能夠占領荊州,那么就可以借此機會,直達益州,也就是蜀地。蜀地沃野千里,而益州的劉彰卻昏庸無能。劉備如果能夠占據荊州與蜀地,便能成就天下霸業。也正是因為諸葛孔明給劉備制定的戰略規劃,后期基本上劉備都是按著隆中對,實現了天下三分,三國鼎立的局面……” 終于。 打不死的小強,在碰到了孔明之后,來了一次華麗的逆襲。 他開始有了戰略指導思想,并且從此之后,真正的與天下英豪爭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