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愛諸葛亮……” 此前陳凡講三國講了許多的人物。 但要說最為讓人印像深刻的,那就是陳凡講的諸葛孔明。 他出山時就搞出隆中對。 而且在赤壁之戰舌戰群儒,巧借東風,三氣周瑜。 更為傳神的是在夷陵之戰當中。 當時差一些劉備就要被陸遜給活捉,好在諸葛亮使出了八卦陣,一下子困住了陸遜。 如果不是后來諸葛亮的岳父前來,估計陸遜也都得完蛋。 所以關于諸葛亮,在陳凡的描述當中,簡直就像神人。 這也更為增加了一眾粉絲,以及游客對于諸葛亮這個人物的喜愛。 此時陳凡再次講到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又一次展現神跡,七擒七縱的故事也讓大家紛紛叫好。 不過關于孔明的故事可沒有講完。 陳凡接著說道:“雖然平定了南方,但此時蜀國的環境并不是很好。魏國雖然在赤壁之戰以及樊城之戰當中實力大傷,但卻沒有動搖他根本,魏國隨時都有可能南下。于是,諸葛亮一面派人與東吳修好,另一方面也準備北伐。” “第一次北伐,蜀軍勢破如竹,孔明更是在兩軍大陣之前,罵死司徒王朗,并收服姜維。只是可惜,在鎮守街亭的時候,諸葛亮錯信了馬謖,最終孔明第一次北伐失敗。” 馬謖這個人,這是有一些爭議的。 在此之前,馬謖表現的比較好。 比如在征戰孟獲的時候,就是馬謖提出的攻心為上,最后收服了孟獲。 可是在鎮守街亭之時,馬謖就有一些沾沾自喜,好大喜功,認為自己多么了不起,多么通兵書。 結果就是街亭失守。 諸葛亮也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當然。 在這里面諸葛亮也存在錯誤。 因為此前劉備提醒過諸葛亮,說是馬謖不可重用。 當然。 拋開這一些不說,孔明的北伐就算是再順利,也不見得能成功。 一方面是魏國的實力很強大,另一方面也是諸葛亮碰到了一個狠人,司馬懿。 “雖然第一次北伐失敗,但諸葛亮卻沒有灰心,在積累實力之后,又進行了第二次北伐,結果,因為戰線太長,糧草有一些跟不上,最終也失敗了。” “第三次……也是因為糧草的原因,也跟著失敗。” “第四次進展很好,接連幾次打敗司馬懿,但因為內部有人在劉禪面前詆毀諸葛,無奈孔明只能退兵。” “第五次半途當中接到消息,說是東吳方面可能會進攻蜀地,孔明也只能收兵。” “直到第六次……” 諸葛亮一生6次北伐。 此前幾次雖然看起來有的地方表現不錯,但總體還是失敗的。 而在第6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自知時日不多,這一次,他極為用心。 并用計將司馬懿騙至上方谷。 這一段也是諸葛亮北伐最為激烈,蜀國最有可能勝利的一場大戰。 看著眾人,陳凡說道:“懿見魏延只一人,軍馬又少,放心追之;令司馬師在左,司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齊攻殺將來。魏延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報谷內并無伏兵,山上皆是草房。懿曰:“此必是積糧之所也。” 遂大驅士馬,盡入谷中。懿忽見草房上盡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見了。懿心疑,謂二子曰:“倘有兵截斷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聽得喊聲大震,山上一齊丟下火把來,燒斷谷口。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齊突出,草房內干柴都著,刮刮雜雜,火勢沖天。司馬懿驚得手足無措,乃下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處矣!” 這樣的一幕,也讓一眾游客激動的要叫好起來。 “司馬懿絕逼要完蛋。” “孔明用盡一生,終于要完成大業了。” “司馬,死你的去吧。” 眾人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著陳凡。 只是。 陳凡卻嘆了一口氣,說道:“正待司馬三父子大哭之間,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霹靂響處,驟雨傾盆。滿谷之火,盡皆澆滅……” 這樣的反轉簡直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這都能下雨?” “我草,這是天要助魏?” “可惜我丞相……” 不少人眼睛有一些紅紅的。 雖然三國并沒有分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但無疑大家都會站在諸葛孔明這一邊。 再加上諸葛孔明在劉備托孤,一生鞠躬盡瘁,就是為了讓蜀國完成大業的這種精神,也讓眾人無比的佩服。 但沒想到。 就在這最為關鍵的時刻,上天竟然降下了一場大雨,將司馬三父子給救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