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穿越者。” 穿越者這一個說法,瞬間就得到了一眾粉絲的認(rèn)可。 “對對對,王莽就是穿越者。如果不是,他的理念怎么可能這么超前。” “我也覺得王莽是穿越者,但可惜,理念超前也不一定是好事。” “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是瘋子,更不用說,超前2000多年……難怪會失敗。” 在陳凡例舉王莽的一些舉措之后,很多人此前對于這位名不經(jīng)傳的王莽,一下子有了一個很深的印像。 不過。 陳凡并沒有結(jié)束,繼續(xù)說道:“其實王莽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理念超前,雖然他的理念確實很超前。但王莽的實力還是很強(qiáng)的。至于為什么失敗,則是這位穿越者,碰到了位面之子劉秀。” “位面之子?” 前有穿越者,后來位面之子,這樣的稱呼直接叫一眾看客撕巴達(dá)了。 “我去,這是講歷史還是講玄幻?” “位面之子劉秀,哈哈哈,這個叫法好玩,我喜歡。” “不管是講歷史還是講玄幻,只要講得好,我就支持。” 雖說這樣的說法和歷史不太相符。 但不得不說,陳凡這種說法確實非常的新穎。 “說到劉秀,我就不得不提一個故事。當(dāng)時有一位叫做劉歆的相士,他根據(jù)一本很牛逼的書《赤伏符》,算到未來的皇帝將會是一個叫做劉秀的人。為了讓自己成為九五至尊,劉歆靈機(jī)一動,于是就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劉秀。果然,公元17年,天降大旱,一眾人士紛紛起義,在這里面就有一支叫做綠林軍的起義軍,和一支叫做赤眉軍的起義軍。” “當(dāng)王莽知道這一個傳說之后,王莽就說一定要抓住這個叫劉秀的,然后再將這家伙給殺死。很快,王莽就將劉歆給抓了過來,并殺了他三族,但劉歆死前仍是非常艱信,他說自己算得沒錯。以后的天下,劉秀一定會成為天下之主,并恢復(fù)漢室。” “那么,劉歆被殺了,真的劉秀在哪呢?” 陳凡繼續(xù)說道:“真的劉秀其實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不過雖然劉秀是皇室,但在漢武帝時期頒發(fā)的推恩令之后,劉秀這一脈已經(jīng)漸漸衰落。而劉秀的父親劉欽,這時也只能做一個濟(jì)陽縣令這樣的一個小官。” “陳凡老師,什么是推恩令?” 這時。 有觀眾問道。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頒發(fā)一項重要政令,這項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qū)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按照漢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于郡,地位與縣相當(dāng)。后來根據(jù)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jī)削弱其勢力。” 為什么要推出這樣的政令,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在漢朝之前,此前的分封諸侯王在當(dāng)時可能沒有問題。 可一但這一些諸侯王做大,后來就會威脅到朝廷的地位。 比如說在景帝時期爆發(fā)出來的七國之亂。 漢武帝也是吸取了景帝的教訓(xùn),這才頒發(fā)了推恩令。 “說簡單一些,就是原本諸侯王的王位是可以指定一位繼承人繼承的,他就像皇位一樣,有一位皇帝擔(dān)當(dāng)了,其他就不能擔(dān)任。這樣,他就能保證諸侯王所有的資源。但是,一但諸侯王的資源越做越大,他就會威脅到朝廷的地位。所以,很多時候朝廷會一次又一次的削藩。但削藩有個弊端,哪個諸侯王都不會明著讓你削。實力比較小的,或許還不會抵抗,一但實力有一些的,或者實力很強(qiáng)的,他們就會起兵造反。” “但推恩令就不一樣,他相比明面上的削藩要柔和的多。推恩令一傳下去,那繼承至就不只是嫡長子,也不僅僅只是一位可以繼承。也就是說,父親留下來的財產(chǎn),資源,長子,次子,三子都可以繼承。于是,這樣的政策一出,不需要朝廷出面,諸侯王內(nèi)部本身上就開始了分裂。因為不管是長子還是次子,還是二子,他們都想要資源。這樣的資源一分,原本很強(qiáng)大的諸侯王,也慢慢變得衰退。當(dāng)這樣的政策再繼續(xù)幾十上百年,哪怕此前一個富可敵國的諸侯王,到了最后,也將會衰退。” 這一解釋,眾人紛紛點頭:“原來如此。” “看來古人的智慧果然牛逼。” 稍稍講了一下推恩令,陳凡則繼續(xù)說道:“劉秀這一支就是在推恩令之下,然后漸漸衰退。如果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xù)下去,恐怕未來劉秀一脈也將變成普通老百姓。但這個時候恰逢天下大亂,王莽竄漢建立了新朝,劉秀就跟著哥哥劉縯一同起兵。” “不過雖然起兵,但劉秀的兵馬勢力裝備都很差。最開始的時候,劉秀不是騎馬參戰(zhàn),而是騎著牛參戰(zhàn)的。后來在打敗一些部隊之后,這才有了馬。但雖然如此,劉秀他們的實力還是不敵新朝,經(jīng)過慎重考慮,劉秀就與哥哥劉縯一同加入了綠林軍。隨后綠林軍又扶植劉秀的族兄劉玄為帝,雖然劉秀與哥哥劉縯都不滿。但大敵當(dāng)前,他們暫時只能先打退強(qiáng)敵再說。而在此時,就發(fā)生了著名的昆陽之戰(zhàn)。” 如果說王莽是穿越者。 那么。 前面對于劉秀,無數(shù)人喜歡稱為他位面之子。 為什么稱劉秀是位面之子,就在于這一場大戰(zhàn),實在是打得太匪夷所思了。 “當(dāng)時王莽派大軍42萬圍攻劉秀所在的昆陽,而劉秀這一邊的部隊有多少人呢,總共加起來不到2萬。42萬大軍,整整是劉秀大軍的20多倍,這樣的仗怎么打?” “陳凡老師,那劉秀輸了嗎?” “如果輸了,那就沒有漢光武帝什么事了。” 陳凡笑了笑說道,然后接著再說道:“所以,面對著新朝40多萬大軍,劉秀這一邊一眾將領(lǐng)都很害怕,甚至有的都想逃跑。劉秀這個時候就果斷說道,如果拼還有一線生機(jī),如果逃跑,那么所有人都有可能完蛋。另外,新朝派40大軍來攻打我們,而我們只有不到兩萬兵馬,他們一定會覺得我們非常容易打敗。我們正可以借他們驕傲放松之機(jī),對他們進(jìn)行突擊。只要滅了他們的氣勢,那我們不是沒有機(jī)會。也正是因為聽了劉秀的建議,所以一眾將士決定拼死也要守城。” “戰(zhàn)爭的經(jīng)歷與劉秀猜測的差不多,新朝大將王邑驕傲自大,目空一切。以為在他的大軍之下,昆陽幾天之內(nèi)就能完蛋。可在綠林守城將士堅守之下,新朝一直沒有攻破。而就在這時,劉秀帶著騎兵沖出城門,對新朝大軍進(jìn)行突襲。劉秀作戰(zhàn)英勇,一時之間,殺敵一千多人。而綠林軍看劉秀這么英勇,一下子也是熱血沸騰,跟著劉秀一鼓作氣,直接就將新朝40多萬的大軍給滅掉了。隨后,綠林軍攻進(jìn)長安,王莽也在混戰(zhàn)當(dāng)中被殺死。至此,新朝結(jié)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