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楊老,這邊,這邊……” 幾天之后,此前聯系的楊君儒也來了。 當然。 還有他的一些弟子,都是話劇團的成員。 在這里面。 有一些演員之前在唐詩何止三百首里面有過合作,陳凡也認識。 陳凡也與大家打著招呼。 當楊君儒以及一眾話劇團成員來到現場,看到這么大的場地,大家一下子都是愣住了:“陳凡老師,這場地是不是太大了?” “還好,還好,現在場地還沒有完全制作出來。到時候,呈現出來的效果還將更為驚人。” 前世典籍里的中國,那場地,那就足夠大的。 所以。 為了辦好這個節目,陳凡想達到的效果,那就是影視劇級別的。 或者直接就是現場版的影視劇。 “到時候是這樣,你們將表演劇本里面的一系列人物,而我將成為主持人。我這個主持人有兩個效果,一個是主持這場節目。另一個,也將參與到整個的表演劇本當中來。” “陳凡老師,那是什么意思?” “這個啊,說來有些復雜,我們先來看劇本。” 說著。 陳凡將劇本分給了楊老,以及一眾話劇演員。 看著劇本,楊老一愣。 他的雙手有一些顫抖:“陳凡,你小子,這節目太大了。” “不只大,而且無比的有新意。” 其他幾位話劇成員也是無比的激動。 此前他們飾演過唐詩何止三百首。 雖說唐詩何止三百首也是非常牛逼。 但是。 當典籍里的中國這樣的一個全新模式出來之時,他們也是嘆為觀止。 特別是剛才陳凡說的。 他以一個主持人的身份,穿越到幾百年的時空。 這雖然有一些戲劇的成份,但又因為是現場表演,這將給予人無比的震動。 當然。 不只是設定的創新。 整個劇本,也是讓他們無比之感嘆。 “陳凡老師,之前我一直以為,古代只有那些文人雅士,名臣將相,才能名垂青史,但現在,我發現我錯了。” “是的。” 陳凡也是點頭。 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與文化。 在這當中。 青史留名的,未必是文人雅士,也未必是帝王將相。 在這里面。 還有許許多多生活在各個行業,他們也為我們中華文明的傳承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 …… “兄弟們,聽說凡哥回央視了。” “啊,是嗎,是嗎,不是剛在東方衛視那里結束了百家講壇的直播嗎?” “就是與東方衛視合作結束了,轉頭又被央視給挖回去了。” “哦哦,那必需的挖回去。東方衛視的那個百家講壇逼格太高了,央視都有一些頂不住。” 這一邊陳凡正在不斷的排練著節目。 另一邊。 關于陳凡回到央視的一些八卦,也不斷的傳了出來。 “有大吊的知道凡哥搞的是什么節目嗎?” “不知道,但據說,這個節目的逼格不比《唐詩何止三百首》低。” “我去,這是要爆啊。” 說到唐詩何止三百首,眾人直接就沸騰起來了。 他們下意識就脫口而出,黃河之水天上來……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一些詩句,不說現在,哪怕再過千百年,也不褪色。 甚至。 再過千百年,將成永世的經典。 …… “張路,你不會又來采訪我吧。” “到你節目間,不采訪你采訪誰啊?” “那你得好好給我打打廣告。” “新聞聯播的廣告,夠了嗎?” “夠夠夠……” 時間過得很快。 轉眼半個月的時間就已過去。 此前采訪過陳凡的央視記者張路,再一次來到了陳凡的節目間。 “你們這里場地好大啊。” “還好,不過暫時有些亂。” “什么時候能夠上映?” “今天等整個場地全部布置結束,我們再排練一遍,應該就可以播了。” “這么來看,大家將很快可以看到我們的全新節目《典籍里的中國》了?” “是的。” 張路繼續問道:“為什么我們的這個節目叫做典籍里的中國?” “其實我們接受到的很多中華文化,都是從這一些典籍里面來的。比如像我們的唐詩宋詞,我們的一些先秦散文。但很多人未必了解這一些典籍背后的故事,很多一些人物,為了寫出一部書,為了傳承一段文化,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時間,歷經了多少困難。最終,我們才得已觀看到這一些典籍里的作品。” “當然,在這其中,有一些是我們能夠閱讀到的。但有一些,幾千年來,因為時間的流逝,還有一些典籍并沒有保存下來,或者有一些留傳下來的都是殘本。” “就像傷寒論。” “是的。” 陳凡點頭:“我們的這一個節目,一方面是想表現出這一些典籍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這一些典籍能夠給我們當代人給予啟示。當然,我們的這一個節目,也將會彌補許多典籍缺失的遺憾。”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