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巨大的屏風從下而上,緩緩的打開。 一個2000多年的世界,出現在眾人眼里。 映入大家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藏書閣。 藏書閣里,有著數百號人物忙來忙去,似乎正在檢驗著書卷。 接著楊君儒飾演的司馬遷出現在鏡頭當中。 掌聲再次來襲。 …… 家族子弟:“報,《太史公書》本紀十二篇,勘驗完畢。” 家族子弟:“表十篇,勘驗完畢。” 家族子弟:“書八篇,勘驗完畢。” 家族子弟:“世家三十篇,勘驗完畢。” 家族子弟:“列傳七十篇,勘驗完畢。” 司馬遷點點頭,說道:“今日,《太史公書》要入閣。先父與我兩代人,竭盡畢生精力,著成此書,現已校驗無誤,送書入閣。” 司馬遷:“《太史公書》入閣,足以告慰先父之靈。” 一場規模盛大的送書入閣儀式,就此呈現在大家眼前。 臺下一眾看客發出陣陣驚呼。 但這只是剛剛開始。 送書入閣結束。 陳凡便穿越來到這個世界。 “外祖,我回來了”。 說話的是司馬遷的外孫楊惲。 司馬遷摸了摸楊惲的頭,問道“五帝本紀,背得怎么樣了?” 楊惲:“外祖,我只會背一部分,但這位哥哥卻會背更多。” 司馬遷轉頭看向了陳凡:“你也會背?” 陳凡點點頭:“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以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 司馬遷:“我這《太史公書》還沒有公諸于世,你怎么能背出來?” 陳凡:“晚輩陳凡,是2000年后一位讀書人。” 司馬遷有一些不敢相信:“2000多年后?” 陳凡點頭:“正是……2000多年之后,您的這本《太史公書》被稱之為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經典。學生此翻前來,是想知道先生您是如何能夠完成這樣的一部巨作。” 司馬遷看著楊惲,說道:“像他這樣大的時候,我的父親告訴我,修史是我們司馬家的使命。” 咚的一聲鐘響。 鏡頭轉到了另一邊,在另一個舞臺,出現了一對父子。 父親叫做司馬談,兒子叫做司馬遷。 司馬談拍了拍桌子,說道:“背。” 幼時司馬遷跪坐朗朗背出:“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司馬談:“此為何意”。 幼時司馬遷:“我司馬氏,始祖為黃帝之孫顓頊時的重黎氏。” 司馬談:“始祖們都是做什么的?” 幼時司馬遷:“重是天官,觀星象,定歷法,黎是地官,執掌農事,重黎氏分司天地。” 司馬談:“我司馬一族,歷經堯舜夏商至周,世代為天官,掌管歷史。” 幼時司馬遷:“我長大后也要當史官。” 司馬談笑著說:“是嗎?” 陳凡也在旁邊笑著看向了司馬遷,也就是楊君儒老爺子。 司馬談繼續說道:“史官不僅要記述先賢,還要實錄當下。” 幼時司馬遷:“那我先記一件事。” 司馬談:“何事?” 幼時司馬遷:“從今天起,司馬遷要做史官。” 司馬談:“你要做史官!!!” 司馬談看著兒子司馬遷堅定的態度,一時哈哈大笑,無比的欣慰。 司馬談:“好孩子,今天,為父要贈你一支筆。就作為,你的史官之筆。” 拿出筆,司馬談看著幼時司馬遷叮囑說道:“要記住,史官要敬畏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 這是一個比較短的情景劇。 但這個小情景劇看完之后,全場一片叫好。 “好。” “史官要敬畏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說得太好了。” 如果要說代入感,大家可能無法帶入到自己就是史官這個程度。 但如果說共鳴,司馬遷父親司馬談的那句話,卻是讓眾人激動萬分。 史官如此。 任何行業都一樣。 這不僅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如此敬業的史官。 這也激勵著他們,在對待自己工作的時候,也應該如司馬談所說的一樣,史官要敬畏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 “我就說,第二期絕對不凡。” “史官,原來,這才是史官。” 眾人眼睛一眨也不眨。 第二期《司馬遷》里的每一句,每一個場景,都是一次又一次震撼著大家的內心。 接著。 楊君儒飾演的司馬遷繼續回憶。 時間線則從幼時所說的我要做一個史官,拉到了青年時間的游歷天下。 “父親讓我從小在家里耕讀,直到我20歲,才受父命離家壯游山河。” 鏡頭再一轉。 幼時的司馬遷已然長大。 年輕的司馬遷帶著司馬談送給他的那支筆,周游世界,并用這支筆記下了所有看到的事物。 …… 另一個舞臺,巨大的屏風徐徐拉開。 一座巍峨的高山出現在眾人眼里。 年輕的司馬遷帶著仆人來到了九嶷(yi)山。 樸人:“先生,此地就是九嶷山了,我們為什么要來這呢?” 年輕司馬遷回道:“追懷舜帝的美德。” 說完。 只看到前面一陣人聲傳來:“大舜,大舜,等等我們。” 大舜:“舜何德何能,值得各位舍家追隨。” 百姓:“因您有忠孝的美德。” 百姓:“因您有禮讓的美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