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莊周回答的同樣也非常有哲學。 至于到底兩人誰對誰錯,并不需要深究。 但最后。 莊周卻用一個無比有藝術性的話語結束了這一次的辯論,這就足見莊周的高明。 當然。 不談其他。 光是談這兩人的機智與辨才,就足已讓無數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兩個我都服。” “是的。兩人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非常的傳神。” “要是我,這里面任何一句懟我,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眾人沒想到。 原本一個平淡無奇的宋國,竟然被陳凡講得如此的精彩。 “各位,其實惠子也并不是這么喜歡懟人,他與莊周是很好的朋友,兩人之間的對話就像開玩笑,所以這對兩人不會造成什么影響。不過,在當時的戰國時期,各家學派,各個學說實在是太多了。與之同時,各大諸侯國相互之間常年征戰,在征戰當中也有許許多多的名家。這一些名家的主要任務,就是辯論,而這一些因為辯論而出名的人物,那就叫名家。” 當陳凡解釋名家之后,眾人才知道“名家”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 “戰國時期,當真是百家爭鳴啊。” “嗯,墨家,儒家,孫武的兵家,還有現在惠子的名家。” “不過,陳凡老師,那這一些名家到底辯論哪些事情呢?” 不少人又提問說了起來。 “這個就很多了,有的時候因為一個主張而辯論,有的時候因為一件事情而辯論。更多的時候,則是因為國家大事,政治因素等等辯論。特別是,在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的縱橫家。他們周游于各個國家,通過三寸不爛之舌。每到一處地方,都能掀起無比的風雨。在這當中,如果沒有好的口才,沒有好的思維方式,沒能夠辯論成功。輕者自己的才學不被重用,重者,一個國家都可能被消滅。” “陳凡老師,沒這么恐怖吧,就憑說幾句話的功夫嗎?” “是的。” 陳凡點頭:“這一些縱橫家又稱之為獨特的外交家。而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一群人物,其實這也與戰國時期的局勢有關。我們知道,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打仗,其實打的規模并不大,他們只是為了爭霸,不是為了滅國。而到了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整個的戰爭規模就非常大了。動不動就攻一座城池,滅一個國家。可是,到了戰國中期。大家發現,似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爭霸天下,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對付得了所有的諸侯。于是,各個諸侯國便開始通過結盟的方式使自己變強。” “這一些縱橫家,就是游說結盟的一類群體。而為什么叫縱橫家呢,這與戰國時的地圖有關。一般聯合齊國地圖南北一類國家,稱之為合縱。而一般連合秦國至西向東一類的國家,稱之為連橫。” 從地圖上來看,那就是,一個是橫著結盟,一個是豎著結盟。 為什么要這樣結盟呢? 因為不管是橫著與豎著這兩個版塊,都有幾個比較強大的國家。 比如橫著這一個方向,那就是秦國,楚國。 豎著這一個方向,那就是齊國,趙國,魏國。 當然。 有的時候也不完全按這么來。 如果有需要的情況下,即可以橫連又可以豎連,或者是亂七八糟的聯盟。 總之一句話。 一個國家可能你不怕,那我就聯合幾個國家來打你。 “所以,既然有這樣的政治與軍事需要,那就應該需要有這一類縱橫家。而除了這一些縱橫家,也同樣需要有各類有辯論口才的名家。要不然,你可能發現不了,這一些縱橫家是否真的是為你服務的。有的時候,明面著看起來與你結盟,你有好處。可是,當和你結盟之后,你就會發現后患無窮。” 陳凡稍稍又講解了一些戰國時期的背景。 眾人聽得好不過癮,又是紛紛催著陳凡繼續。 陳凡正準備拍拍屁股結束直播。 看大家這么熱鬧,周教授便說道:“陳凡老師,還是趕緊說完吧。不說他們,我對于你講的內容也很感興趣啊。” “那就繼續講一點。” 陳凡說道:“所以,之前我說過,惠子是名家的開山祖師。名家,靠的就是辯論。而縱橫家,同樣也是靠辯論,靠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各個國家的君主。不過說到辯論,我倒是想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辯論話題。” “什么話題?” “白馬非馬。” 是的。 白馬非馬。 這是戰國時期最強的辯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