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不僅讓楚人不再遵守周天子的禮儀。與之同時,楚人還有了更為高效的管理模式。比如,對于國君的即位上。一般來說,國君的繼承制度是嫡長制,意思就是說嫡系的長子繼承。這個模式雖然有很多的缺點,但卻比較方便,也不易讓王位進行爭奪。因為他一開始就確定了誰繼承國君之位,其他人想爭奪那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雖然這個模式有很大缺點。但為了維護統治,基本上周朝以及各個諸侯國都是這樣施行的。但楚國卻不一樣……” “楚人就明顯的發現,嫡長制有非常大的缺陷。這個缺陷,那就是,一但繼承人是傻子,但因為他是嫡長子,所以他還是會繼承國君之位。這對于有很強大野心,以及想再度入主中原的楚人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于是,在熊渠死后,他的兒子就為國君之位發生了沖突。最終,熊渠的小兒子殺死了自己的二哥,成為了楚國的國君。” 這樣的變化讓一眾學子始料未及。 有學子舉手提問說道:“陳凡老師,這樣的國君之爭,那豈不是會讓楚國陷入混亂,楚國談何強大?” 不得不說。 這個問題問得好。 陳凡點點頭,回答說道:“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君之位存在著沖突。他很大程度上,他就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就像齊國齊桓公死后,一眾兒子為了爭奪國君之位,齊國就此衰落。但楚國不一樣,因為楚人性格要強的原因。基本上,只要是想搶奪國君之位的,他都是一個非常有能力,也是非常有抱負的人。而在他搶奪到國君之位,為了轉移民眾的視線。楚國國君更是發憤圖強,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治理國家之上。如此,雖然楚國國君一直都在不斷的爭奪。但每一位爭奪者,都在很長的時間里讓楚國的實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這就是楚國的與眾不同。 其他中原諸侯國為了國君之位,一爭奪起來,國家都可能破滅。 但楚國不一樣。 楚國的國君之位越爭,他們的國力越強。 “就這樣,楚國國君在一路爭奪當中,傳到了楚武王身上。好吧,其實楚武王的國君之位也是殺死了他的侄兒,從而自立為王得來的。但雖然如此,楚武王卻知道。自己搶了國君之位不要緊,如果自己搶了國君之位但又沒有讓楚國強盛,那自己就是罪人了。” “為此,楚武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他的最大舉措,那就是推出了中華歷史上的第一個縣。是的,郡縣制并不是從秦朝開始的,而是楚國第一個施行的。而為什么要施行,也很簡單。此前周天子分封各國,各國短時間內對于周天子還比較臣服。可時間一長,他們就開始無視周天子了。而各個諸侯國得到封地之后,他們一般也效仿周天子進行分封各個為他們服務的大夫。結果,這一些大夫后來越做越強,反倒是不被國君所掌控了。于是最后這就演變成了田氏代齊,三家分晉。” “楚武王很早就看到這樣的弊端,于是他在滅了權國之后設立了權縣。縣原本是懸掛的意思,意思是說,縣一直還是懸掛于國君之手,受國君管理。郡縣的最高長官,他們對于郡限只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而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改革,卻是讓整個楚國的政治制度一下子優于了北方中原諸侯國。這也給楚國未來的強盛,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此時此刻。 聽著楚國一系列的措施,一眾學子,直播間內粉絲,還有現場一眾領導,他們都是聽得暗呼過癮。 “精彩,太精彩了。” “沒想到楚國竟然經歷了這么多。” “難怪楚國能成為強國,光是郡縣制,他就領先了其他一眾諸侯國。” 與之同時。 這對于一眾楚地領導來說。 他們也從陳凡講解的楚國制度改革上面,得到了巨大的收獲。 這也讓他們暗自點頭。 一個國家要強大,一個地區要富強,優越的制度比之任何管理都更為有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