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雖然僅僅只有兩句話。 但這兩句話一出,卻是瞬間讓整個直播間一片沸騰。 “我感覺好像被感染了。” “我也是。” 眾人盯著陳凡。 也盯著屏幕里面一眾粉絲打出來的孟子所說的《魚我所欲也》。 雖然之前。 他們一度認為,生命比之任何東西都更為寶貴。 哪怕此前他們聽過無數的大道理,也有的人說,有一些東西比生命更可貴。 但他們并不認可。 他們還是堅持自己。 可是。 當聽到孟子說的這兩句話時,他們的內心都是為之一震。 “兄弟們,我突然好像明白了剛才凡哥所講的國術?” “怎么明白了?” “強民,強種,強國的武術,就是國術。雖然我不知道凡哥所講的那個年代到底是哪個年代,但是,這種不畏懼生死,舍身取義的精神,我想,這才是我們中華能夠傳承幾千年來的原因。” “嗯,練武并不是為了成為天下高手,也不僅僅只是為了強身健體,他還可以用來保護我們的國家。” 不少人內心有一些燃燒。 雖然他們未必就真的會按著孟子所說的去這么做。 但他們知道。 也許某一天。 當某些事情觸及到他的內心。 當某些事情,超過了他的生命。 那么。 他便會如孟子所說的,舍生取義。 “為什么孟子稱之為亞圣,這就是其中之一。” 陳凡也是感嘆。 其實相對于孔子。 很多時候,陳凡更為喜歡孟子。 為什么喜歡孟子呢? 那就是因為。 孟子更為接地氣,說的也更為直白。 不過。 孟子的言行著作并不只是如此,陳凡接著說道:“只是孟子有舍生取義的高尚品德還不夠,生在戰國時期,孟子一直想推行自己的言行,也希望他的一些思想能夠推廣出去。甚至,用他的思想去治理整個國家。只是,孟子所在的鄒國是一個小國。哪怕孟子的思想再怎么樣,在鄒國也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于是,孟子就帶著他的一眾弟子,前往了一系列諸侯國。” “一次,在前往各個諸侯國的路上,孟子有一位弟子景春向孟子問道,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作為、氣節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公孫衍和張儀都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 這一些人物縱橫各國,無往不利。 甚至有像蘇秦這樣的持六國相印的縱橫家。 他們的一句話,正如景春所說的,一但他發怒,各個諸侯國都會害怕。一但他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 這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只是。 面對著景春如此問題,孟子卻說道:“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以訓導;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以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順從作為準則,這是婦女之道。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這是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這是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這是義。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而這時。 有網友則問道:“凡哥,那如孟子所說,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 陳凡回道:“對于這個問題,孟子用了一句話做出了總結。” “什么話。”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這是孟子的話。 同樣。 這一句話,也傳承了幾千年。 此時。 當陳凡將這句話說出,一眾粉絲只感覺心靈都是為之一震。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