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去,沒想到魏國這么強大。” “嗯,魏國本來就繼承了晉國的基礎,再加上變法,又碰到了強君,自然牛叉。” “就是太低調了,要不然,我還以為戰國時期最為厲害的是秦齊與楚呢。” “現在來看,戰國初期,秦國齊國楚國在魏國面前也是弟弟。” 不少在看陳凡直播的粉絲也是感嘆的說道。 與之同時。 這對于晉省附近的觀眾來說,他們亦是感嘆內心無比的火熱。 畢竟他們是晉省人,對于晉地有著極為強大的歸屬感。 可此前。 他們對于晉國,對于晉地并沒有太多的感受。 或者他們都覺得,晉地在歷史當中并不怎么樣,也不見得有多厲害。 可現在。 當陳凡講解著晉地的歷史,一眾晉省的民眾卻是感同深受。 不過。 這里有個問題來了。 既然魏國這么強大。 既然魏國將秦國都打得割地求和。 既然魏國的魏武卒天下第一。 那么。 魏國為什么沒有一統天下? 不但沒有一統天下。 為什么魏國反而衰敗了下去,甚至最后反倒是被秦國所滅? 對于這一個問題,太原大學一眾學子也是疑惑。 隨后有一位學子舉手提問說道。 “其實總結起來,魏國為什么不能一統天下,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那就是雖然李悝變法成功,但他卻并不是特別的徹底。還保留了一些舊貴族的勢力,這也阻礙著國家的發展。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后期人才的流失。魏文侯時期,魏國人才非常多。魏文侯大膽啟用李悝,翟璜為相。又提拔了吳起,樂羊為將,樂羊就是樂毅的祖先。此外還重用了西門豹,魏成等人,可以說,當時的魏國人才濟濟。可是后期,吳起卻是被魏武侯猜忌,于是前往了楚國。原本一個軍事天才孫臏是在魏國的,又被魏國大將龐涓所害,回到了齊國。還有一位公孫鞅,因為在魏國得不到重用,于是便來到了秦國。” “第三個原因,也有魏國君主策略不當的原因。前期魏國很強大,一時大殺四方,豎敵無數。就連原本同是三晉的趙國與韓國,魏國都與他們成為了敵對關系。” “第四個原因,還是此前所說的地理位置的原因。魏國強大時,自然沒有什么問題。可是,魏國一但稍稍衰退,因為他的地理位置被各大國包圍。只要給其他大國機會,其他大國都會進攻魏國。正如齊國派孫臏攻打魏國之后,魏國便從原來戰國的一流國家,成為了二流國家。” 這一些原因相加。 也就造成了魏國由盛轉衰。 同樣。 這一系列原因,也讓魏國不可能一統天下。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魏國變法成功之后。其他一眾國家也認識到了變法的重要性,于是也紛紛變法。與魏國相近的韓國,他便啟用了申不害,也稱之為申子。申子與李悝一樣,也是法家的代表。申子原本鄭國人,韓國滅掉鄭國之后,申子來到了韓國,并且得到了韓昭侯的重用。” “申子在看到魏國變法走向強大之后,開始在韓國實行變法。第一步,他做的就是加強君主集權,收回了韓國一系列貴族的特權,并將他們的私兵,財產通通收回到了國家。第二步,他認識到兵器對于戰爭的作用,于是大幅度扶植鑄造技術,當時有一句話叫做,天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弩皆自韓出的說法。第三步,申子采取術治,讓君主以術治管理國家。” “陳凡老師,什么是術治?” 有學子有一些不明白,問道。 “申子提出術治,原本是為了國富民強。通過術治,加強對于官吏的考核,論功行賞。同時也讓帝王不要完全相信臣子,甚至使用一系列有矛盾的臣子。這樣整個國家就會有不同的聲音,一時之間,韓國君主廣開言路,而君主再從這一些不同的聲音當中選擇更為適當的進行治理。通過申子的治理,申子在韓國15年,韓國迅速變得強大起來,與之同時,15年里各國都不敢侵犯韓國。” 只是可惜。 也因為申子的術治,后期韓國一眾君主開始將“術治”玩出了花。 最后卻是將術治,當成了帝王之術。 于是原本韓國就是魏趙韓里面最小的一家,同樣又被一眾國家包圍。 有賢名君主的時候,使用帝王之術,這還好一些。 可一但國家實力衰退,又沒有賢名君主之時,韓國君主再搞這樣的術治,直接就將韓國給整垮了。 “與之另一邊,三家分晉的趙國,也在趙武靈王時期開始變法。趙國的地理位置是在魏國的北邊,靠近匈奴,一些少數民族一帶。所以趙國經常會被一些外族騷擾,而他們的戰斗方式又與中原各大諸侯國不一樣。這一些少數民族穿著短袖,短襖,又擅長騎馬。趙武靈王就吸收了這一些胡人的作戰特點,令趙國士兵將長裝改為短裝,然后也下令一眾士兵學習騎射,并建立了一支騎兵。這樣的改革,一瞬間就讓趙國的實力突飛猛進,在魏國楚國齊國實力大跌之后,趙國成為了東方六國之首。” 也因此。 盡管魏國最先變法,并且成為戰國時期第一霸主。 但在后來其他國家相距崛起之后,魏國也不可能一統天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