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位宣太后,也就是羋月傳里的羋月。 “要說這位宣太后,她同樣也是一位傳奇人物。宣太后本姓羋,楚國人,后來秦楚聯姻,于是她便嫁給了秦惠文王。不過,宣太后此前地位低下,在秦惠文王的后宮只封得一個八子的稱號,所以她又稱羋八子。而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后,宣太后掌握了朝政,立自己兒子秦昭王為國君。” “在宣太后主政期間,后方的義渠一直是一個威脅。義渠國是匈奴的一個分支,而為了徹底消滅義渠。宣太后以自身為誘餌,與義渠國國君生下了兩個兒子。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誘騙義渠王來到秦國,并將其殺死。隨后,秦國趁機進攻義渠國,并將義渠國消滅。至此,秦國徹底沒有了后患之憂。” 說到宣太后,要講可能真要講一本書。 對于此,陳凡只是簡單的講了一下宣太后。 但哪怕如此。 宣太后的傳奇人生,仍是讓一眾觀眾嘆為觀止。 “嘖嘖,牛人啊。” “感覺又是一個武則天。” “嗯,估計武則天當時也是參考了宣太后的事跡。” 當然。 宣太后還有一系列的故事。 比如。 是宣太后開始,國內才有了太后這個稱號。 至于“朕”這個稱號,也是從宣太后開始稱起。 “宣太后雖然掌權秦國,但在秦昭王年長之后,于是秦昭王便廢掉了宣太后政權,至此秦昭王開始執政。在秦昭王執政期間,秦昭王重用范雎,并采用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與之同時,秦昭王在位期間還重用了大將白起,一時之間讓秦國實力得到了飛躍性的提升。” “這里,我們重點講一下白起,以及白起主導的長平之戰。” 實話說。 秦國一統天下,有兩個極為重要的點。 一個是秦孝公的商鞅變法。 另一個就是秦昭王重用白起的長平之戰。 一個是讓秦國擁有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另一個是讓秦國徹底成為了戰國七雄當中的超級霸主。 “秦昭王期間,秦國的實力已經很強大了。這個時候,秦昭王與歷代先祖一樣,擁有進攻六國的雄心。而這時,一位叫做白起的大將出現了。剛開始,白起只是擔任部隊中下級將領。但在一次又一次作戰當中,白起表現突出,至此得到秦昭王的重用。得到秦昭王重用之后,白起更是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的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 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國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漢北上庸之軍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帥軍穿插到楚軍背后,大破楚軍,攻占楚國都城郢,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并向東進兵至竟陵,楚軍潰不成軍,退卻到陳。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國巫、黔中郡。 不需要看什么。 就看這一些戰績,你就能知道白起這位大將該有多么的恐怖。 而也正因為白起在戰場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表現,秦昭王封白起為武安君,一時之間,白起名震天下。 “但,這一些,還不是白起最為厲害的地方。” 是的。 雖然上面這一些戰績,幾乎可以讓白起吹一輩子。 但面對著接下來的戰斗,上面的只不過是開胃小菜。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白起攻占韓國野王,韓國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于是韓國的國君就建議將上黨割給秦國,以示向秦國求和。只是韓國國君雖然做出了如此決策,但韓國在上黨的將領以及百姓卻不同意。他們說,一但將上黨交給了秦國,那他們就再也不是韓國的國民了。與其如此,還不如將歸順趙國。雖然趙國與韓國是兩個國家,但畢竟當年是一家人。 于是上黨將領便派使官前往趙國。面對著上黨人民的歸順,趙王也是有一些猶豫不定。他即想接收上黨,但又怕秦國的攻擊。同時,趙國大臣這一邊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是說不要接收,一但接收上黨的話,必然會遭受秦國的攻擊,這樣無端的惹怒秦國并不是好事。而另一派卻認為,有的時候我們發動百萬大軍攻打,長年累月也很難攻下一座城池。如今上黨有城池十七座,他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拿下,這還有什么考慮的呢。于是趙王便問,如果秦國來攻打趙國怎么辦?其他一眾大臣則說道,秦國有白起,但他們趙國同樣也有名將廉頗。也許其他人害怕白起,但廉頗絕對能夠抵檔得住白起的進攻。” 就這樣。 因為上黨之爭,戰國時期最大的一場大戰,長平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我草,這個背景好強大。” “秦國對趙國。” “白起對廉頗,誰能取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