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陳不二在一周歲抓鬮的時候,他開口說話的第一句就是堅持不要這個“惡”字,必須改名。 當時陳老爺子還健在,笑呵呵問這個小孫子想要叫什么? 陳不二當時就老神在在地說道:“我做人做事就要說一不二,就叫“陳不二”吧。” 在場所有人都驚為天人,覺得一歲小兒就能說出這種話來,一定是神童無疑,于是順了他的意思,從此改名叫“陳不二”。 “景室堂”陳氏還有一個家規(guī),陳氏小輩在5歲啟蒙的時候,父母或祖父母都要在“家生子”中挑選個機靈的同齡小兒給他做“伴當”。 這個“伴當”選定后,賜主家“陳”姓,在年少時充當“伴讀”的角色,等到成年后,則是充當“管家”的角色。 主仆兩人從小就要一起成長,一起讀書,一起接受正宗的陳氏醫(yī)術(shù)教育,甚至還要一起生活,可謂是從小到大形影不離。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 小時候兩人一起結(jié)伴上學(xué)堂,學(xué)習不至于太枯燥。 長大了,伴當就可以轉(zhuǎn)身一變,成為少爺?shù)男母梗梢蕴嫔贍敵雒孀龊芏嗍虑椋踔量梢栽谀承┨厥馇闆r下,替代少爺出堂坐診。 相當于陳家少爺?shù)幕怼? 家規(guī)明確,景室堂醫(yī)館只有嫡系才能當家主,余下的庶出或旁系子弟,在下任家主繼位后,一般都要搬出去自立名戶。 這時候,“伴當”又可以搖身一變,變成“管家”,無論是持家,還是經(jīng)營醫(yī)館藥鋪,都是少不了的幫手。 大周朝崇文抑武,所以其他陳氏子弟在挑選“伴當”的時候,都會挑選一些讀書種子,畢竟醫(yī)學(xué)知識如浩瀚大海,沒有一定天賦和靈氣,很難學(xué)有所成。 但輪到陳不二5歲時挑選伴當,他偏不要父母選定的幾個人選,而是堅持要自己在家生子中挑選。 當時一排家生子站在陳不二面前,一個比一個長得秀氣。所有孩子都被家長教育過,一定要彬彬有禮,一定要表現(xiàn)得溫潤如玉。 只有隊伍末尾,有一個胖小孩,一個瘦小孩,形象一看,跟說相聲似的,非常有反差萌。 但他倆的眼神一看就充滿了不羈和靈氣,哪怕是5歲的小孩,也有著一種特殊的武夫氣質(zhì)。 陳不二當即就伸出小手,指著這一胖一瘦小孩說道,就他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