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這個諸侯爭霸,強存弱亡的混亂時代,各方諸侯對于皇帝的寶座自然無不垂涎三尺;然而,而今漢室雖然日薄西山,但是天子仍在,如此他們便不得不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對待漢室。 對于這個問題,其選擇無非有三;其一是扶漢,其二是篡漢,其三是以扶漢之名行篡漢之實…… 袁術(shù)急功近利,公然篡漢,最后必將引火燒身! 據(jù)雷云所知,歷史上袁術(shù)稱帝之后立時便招致天下共憤,被天下諸侯視為公敵。比如孫策,其原本與袁術(shù)的關(guān)系還不錯,但一聽聞他篡位稱帝,立即便與袁術(shù)劃清界限。袁術(shù)遣使結(jié)好呂布,欲迎娶呂布的女兒作為自己的兒媳,然而呂布不但未允,還將袁術(shù)的書信與派來提親的使者送交給了朝廷。袁術(shù)聞訊后勃然大怒,即發(fā)兵攻打呂布,卻被呂布打敗…… 袁術(shù)稱帝后弄得眾叛親離,但他卻視而不見,依然窮奢極欲,橫征暴斂,使得江淮地區(qū)殘破不堪,百姓流離失所,易子相食,部眾離心離德…… 就在他山窮水盡,四面楚歌之時,曹操出手了,共起兵馬十七萬、聯(lián)合孫策、劉備、與呂布征討袁術(shù)! 袁術(shù)一聽說曹操起兵前來征討,當時便嚇個半死;隨后留下李豐、樂就、梁剛、陳紀領(lǐng)軍十萬堅守壽春,自己收拾金玉珠寶渡淮南遁…… 此后,他雖然又苦苦地撐了兩年。但到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他這個冒牌皇帝終于做不下去了。于是他便決定將自己手中的傳國玉璽送于袁紹,自己甘為其臣屬…… 然而,這個愿為他也未能如愿。 此時,曹操早已派劉備屯兵下邳專程攔截他,只等他來送死。袁術(shù)無可奈何,只能掉頭向南逃竄;然而,當他逃到壽春附近八十里的一個江亭之時,突然一病不起,再也跑不動了…… 袁術(shù)死時的情形十分凄涼,當時他的軍糧已斷,連他這個假皇帝的特供也難以保證。袁術(shù)躺在床上要飯吃,但此時糧庫之中卻只剩一點兒麩皮,于是廚子便做了一碗麩皮粥給他;然而袁術(shù)平時驕奢淫逸慣了,難以下咽…… 當時正值盛夏,烈日炎炎,酷暑難當,袁術(shù)遂向隨行的廚子要一碗蜂蜜水;然而,就是這也一個小小的愿意他也未能得償…… 在雷云看來,袁術(shù)的下場便叫做罪有應(yīng)得,根本不值得同情。 據(jù)他所知,在袁術(shù)做皇帝的這三四年間,其治下的百姓真可說得上是過著非人的日子。當他在華麗的宮殿中享受著山珍海味之時,其麾下的士兵只能去找河蚌充饑,有的甚至連河蚌也吃不上…… 至于淮南一帶百姓,其慘狀便更不必說了…… 這樣的人不滅亡,那才叫做天理不容! 從政治學(xué)的角度來說,袁術(shù)最愚蠢的行為便是在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之時率先僭位稱帝。但凡有些頭腦的人都知道“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這個道理,而袁術(shù)作為一方諸侯,自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既知既曉還要強行而為,又豈有不亡的道理? 在這一點上,袁紹就比他聰明得多。 袁紹其實也是很想做皇帝,但他深知此事絕不能率先出頭,因此才想出一個先假意擁立一個皇帝,時機成熟后再取而代之的餿主意。雖然這種做法被袁術(shù)瞧不起,但比起袁術(shù)的舉動在策略上還是要高明一些。 不過,單從利益上而言,此時袁術(shù)稱帝對于幽州倒是一件好事。 幽州地處北疆,雷云對此至少可以置身事外,隔岸觀火。 …… 就在雷云躲在府中賦閑之時,朝廷的詔命又抵達了幽州。 不出他所料,這道詔命又是一道恩詔。 詔中拜他為衛(wèi)將軍,改封燕侯,加增食邑五千戶,同時命他出兵會合曹操,共同討伐袁術(shù)…… 盡管朝廷的封賜只是個虛名,但如此一來他也算是位名副其實的萬戶侯了。 傳詔的內(nèi)侍離去之后,雷云即召來裴仁、田豐等人略略商討了一番…… 朝廷的詔書雖至,但他卻不會傻到真的去勞師遠征。 當他回到府中之時,曹纓、琴兒、棋兒三女正在后園之中演練武藝,可兒、蔡琰、甄洛與喬氏姐妹則是帶著雷炎、雷清等幾個小家伙在一邊觀看,陣陣歡聲笑語不斷在園中回蕩著,場面格外溫馨…… 隨著不斷的接觸與了解,曹纓也漸漸默認了他這位未來的夫君,并在他的安排下搬入了府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