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見李澈發(fā)沉,秦婠就知道這急報,報的定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于是她輕聲問道:“怎么了?” 李澈將急報往堪輿圖上一扔,冷聲道:“慶陽有疫?!? 這話一出,眾人皆驚,紛紛起身去看那急報,見急報上確切的寫著慶陽有疫情這幾個字后,一個個的臉色都暗了下來。 馬英才有些慌,為官二十多年,這是他頭一次遭遇這么大的災(zāi)情。 自從災(zāi)情發(fā)生之后,他整日整日的睡不著,既為百姓擔(dān)憂,又為自己的烏紗帽擔(dān)憂。 他知道,遇到這樣的災(zāi)情,一旦處理不好,丟了烏紗帽都是小的,可相反若是處理的好,便會得到朝廷重用。 故而他一點都不敢隱瞞,立刻八百里加急,將災(zāi)情上報朝廷,然后該開糧倉開糧倉,開巡視巡視,該挖井挖井,片刻都不敢耽誤。 八百里的急報送入京城,久久沒有回應(yīng),他甚至還接到了旁人明里暗里的警告,讓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先自己處理,按捺不住了再去上報朝廷。 甚至還有人讓他乖乖聽話,得到通知之后,再重新上報也不遲,免得得罪了什么不該得罪的人。 這不該得罪的人是誰,不言而喻。 馬英才這些年回京述職,是親眼看著李澈,如何一步步從朝政的邊緣,走向真正朝堂的,他見識過李澈的手段,也看到了李澈處事方式,他深信李澈即便沒有愛民如子,也是心系百姓的。 故而,在第一封急報沒有得到回應(yīng)之后,他頂著各方的威逼利誘,寫了第二封、第三封。 終于,在第三封急報寄出去之后,他得到了李澈的親筆回信。 朝堂大概是個什么局面,馬英才心中有數(shù),故而在得知賑災(zāi)的人變成太子親來之后,也沒有太多意外,只是暗暗下了決心,如果太子當真能平安親來,當真將秦地百姓記掛在了心上,他誓死也要讓李澈平安離開秦地。 故而見得這份疫情的急報之后,他第一件事情不是考慮如何救治疫情,而是考慮了李澈的安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