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相較之下,何進、袁紹、袁術等人就未免有些不甘,還有今日朝議中劉辯特地多瞅了兩眼的侍中董扶,畢竟這董扶與劉焉私交頗深,歷史上劉焉上表求益州牧之時,曾薦董扶為蜀郡都尉,與劉焉一同入蜀,可見二人私底下肯定有些勾當。 果不其然,待等何進回到大將軍府后,董扶便來拜見,游說何進勸靈帝改變想法,贊同廢史立牧。 其實何進何嘗不想贊同? 與做長遠考慮的劉辯、盧植等人不同,何進、袁紹、袁術更渴望控制天下各州來增強己方的聲勢,而劉焉提出的廢史立牧,恰恰就符合何進陣營的利益。 問題是靈帝已被劉辯說服,而盧植、楊彪又不贊同,他也無能為力。 于是,董扶就向何進提到了一個人:張燕。 何進心中微動,遂帶著董扶進宮勸說靈帝,靈帝身邊的張讓急忙派人告知劉辯。 “張燕?” 在聽到這個名字時,劉辯有些意外,因為他在劉焉的奏章中也看到過這個名字。 據他所知,張燕原名褚燕,常山真定人,中平元年黃巾暴亂時,他亦糾集了一幫少年占山為王,轉戰出擊,逐漸發展到了萬人。 中年二年時,褚燕與同為流寇的張牛角匯兵一處,推薦后者為首領,直至張牛角被流矢命中,臨死之前任命褚燕為首領,而褚燕也因此改名張燕。 此后,張燕的勢力不斷壯大,與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地的叛賊相互聯絡,后者紛紛投奔,不到年逾,張燕的勢力就發展至十余萬,號稱‘黑山軍’。 他依稀記得,他十年前曾看過一本小說,當時那位年輕的作者錯將黑山軍誤認為黑山黃巾,還寫張牛角帶著張燕去攻徐州,但其實黑山軍與黃巾軍沒太大關系,而張燕本人也并非黃巾余黨,他只是見黃巾動亂趁機占山為王的一個投機者。 甚至于,張燕見當時朝廷無力征討他,他竟主動派使者向靈帝投降,被靈帝任命為平難中郎將,命后者管理大河以北山區的行政與治安,每年還可以向朝廷推薦孝廉,可謂是相當聰明。 當然,只要有點腦子就能猜到,朝廷雖然招安了張燕的黑山軍,但對其并不信任,因此在冀州刺史劉焉的奏章中,他就將張燕視為潛在的隱患——說說話,張燕的黑山軍目前也就是沒反,真要叛亂,這股威脅確實還要強過張舉、張純。 而這次董扶也正是以此為理由,與何進一同前往勸說靈帝,希望靈帝改變主意,贊同廢史立牧。 對此,劉辯自然不能視若無睹,但考慮到上回在朝議中已經反對過何進一次,再若出面未免會引起何進、袁紹等人的懷疑,于是他便吩咐尚書常侍渠穆。 尚書常侍渠穆依言去見孫璋,將劉辯的原話告知孫璋:“……大將軍贊同廢史立牧,無非是要心腹出任各州州牧,若被他得逞,太后與董侯危矣!當速請驃騎將軍,阻止此事!” 孫璋大驚,立刻派人告知董重,董重也立即進宮面圣,與溫室殿內與何進、董扶辯論爭吵,最終三人都被不耐煩的靈帝喝退。 得知此事,劉辯心下暗笑。 還別說,驃騎將軍董重,還挺好用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