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已經在靈石縣城、霍州州城征集大車上萬輛,以及同等數目的牲口, 每輛大車可裝載一千五百斤物資,也就是十五石” “全部加起來就是十五萬石,每輛大車可以裝載十石糧食以及銀兩等其它物資,在下計算過了,若是年底出發的話,正好可以將糧食、銀兩、物資全數裝走” “按照大當家的吩咐,在軍中也配備了大車一千兩,由一千準青壯加上一千長槍兵押運,主要裝運甲胄、彈藥、軍械、帳篷等軍用物資,還要裝載用來喂食戰馬的草料和豆料” 龍十三點點頭,李信果然是經過商的秀才,雖然接受老營才個把月,不過這頭腦比起龍小石來只好不差。 “軍械呢?” “大當家,由于我軍前前后后俘虜了大量的官軍,加上此時朝廷已經將部分甲胄分給商戶制作,而交口堡、吳城、介休縣、靈石縣、霍州又是工礦業發達的重鎮,我等繳獲了大量的甲胄” “具體來說,兩千騎兵擁有兩千二百匹戰馬,兩千套冬夏戰袍,兩千套鐵甲,其中棉甲占據一半” “四千長槍兵,按照大當家的想法,位居最前的有鐵甲就行了,具體數目是一千人,他們已經有了與騎兵一模一樣的裝備,剩余三千人中,約莫一千人有皮甲,余者無甲” “火銃兵、炮兵均無甲” “至于弓箭、刀槍、標槍、彈藥、震天雷等,都有相當的備份,火藥是按照每三個月重新曬制一次來準備的,也就是說,我部在出發前三個月會裝上新曬制的火藥,而這些火藥也就能用三個月,震天雷、炮彈也是如此” “還有”,李信頓了一下,“大當家,如果在下猜得不錯的話,您是想趁著冬季黃河結冰之際去往河南吧,如果是那樣,我等就必須在秋收之后趕緊南下,在平陽府最南端有一個安邑縣,還有一個解州” (安邑縣,后世運城市,解州,后世解州鎮) “這里有兩個大湖,東邊那個靠近安邑縣,是大明內陸最大的產鹽地,而在西邊那個卻是硝池,是天然的產硝之地” “故此,朝廷在這兩地中間的司鹽城設置有礦監,以來監督鹽池出產上好的細鹽運往京城,二來監督硝池的硝粉運往御馬監、神機營,然后在那里與硫磺、木炭一起制成火藥” “若是如此的話,我部工匠在這幾個月就可以少制作硝粉,多制作硫磺、碳粉......” 龍十三沒有回答他,而是反問道:“以你來看,我部退往何處為佳?” 李信答道:“按說此時退往谷積山以西,依托黃河、山地與敵人周旋最佳,不過谷積山以西都較為貧瘠,養活不了大軍,故此,職部建議還是南下河南” “河南,特別是靠近湖廣一帶受到的旱災、霜凍較少,丁口眾多,產糧也較高” “具體來說呢?” “有兩地,都有大山作為依托,一是南陽府,其北面、西面都是大山,東側是大平原,上好的田地多,一旦軍情危急,還可以遁入大山,大山之上,有盧氏、淅川、內鄉三縣,如果能提前占據著三地就能向東徐徐經營了” “在安邑縣之南,就隔著一座中條山,有著名的茅津渡,而在安邑縣與茅津渡之間有專門運鹽的虞阪古道相連,茅津渡的對面是陜州,那里有一個衛所,不過戰力堪憂,只要在陜州碼頭站穩腳跟,就可以突破陜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