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白九兒對這些事情并不關心,拿下馮營后,他立即霸占了金不換的妻妾,搜羅錢財、盤問之事自然交到了薛之恒這位五十歲的老童生身上。 眼下正是馮營、賈營、杜營的三個書吏在依次向薛之恒匯報情況。 “參軍” 龍十三給李信封了個“行軍司馬”的職務,龍小石是“副司馬”,以下還有錄事參軍兩名,就是薛之恒與尚子義,余者分別擔任某某“錄事”,比如軍曹、法曹、戶曹等。 “馮營可駐扎五百人,是那‘一斗谷’金不換最大的巢穴,我等上來時,只駐有兩百人左右,加上家眷、肉票,一共有四百余人,白日一戰,彼等兩百人大部戰死,剩余幾十人跟著跑到了賈營、杜營” “只剩下十幾個受了傷跑不動的” “賈營、杜營駐扎了一百五十人,原本有兩百多人,被金不換各抽調了一百人,那里各有家眷、肉票若干” “對于賈營、杜營的人,我等全數擊殺了,然后留人看住了家眷和肉票” “三座大營的錢糧并不多,糧食也僅能支撐彼等過上一個月” “在馮營發現了一封書信,這倒是唯一有價值的東西” “哦?” “參軍,那是唐王府長史府一個姓王的右長史寫給金不換的信,里面有勸其改過從新,歸順官府之意......” “這樣的事情應該是南陽知府衙門,抑或內鄉縣知縣衙門,抑或南陽、汝州兵備道衙門打理的呀,怎會牽扯到王府?” 那錄事說道:“這封信在這里,參軍一看便知” 薛之恒結果書信一看便明白了。 原來,那唐王府右長史的意思是,按照明初朱元璋分封諸子的意圖,每一處親王府都有一兩個衛所,儀衛司也相當與一個衛的。 而眼下南陽府只有一個衛,儀衛司也只有一千人馬,按照此人的說法,眼下是戰亂時期,唐王府可以按照祖制再籌建一個衛,或者將儀衛司擴大到三千人的規模。 儀衛正顯然是不可能給這些接受招安的叛賊的,不過,統領一千人的儀衛副(從五品,相當于千戶)還是可能的。 信里還提到,若是增加到三千人,儀衛司的人馬也不見得全部駐扎在南陽府城,一部分可以駐在赤眉堡,一部分人可以駐在許家寨。 “許家寨?”,薛之恒頓時明白了,“看來唐王府還在同時招攬淅川縣的土賊‘瓦罐子張有才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