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內鄉縣以西,從東往西依次有三條大河。 最東面的是均水(后世老灌河),淅川縣在均水東岸,往西則是丹水,均水注入丹水,匯入點大致就是黨子口。 大明在黨子口設置有黨子口游擊一名,隸屬于鄖陽分守參將。 兩河交匯之后統稱為丹江, 丹江最后在左旗營附近(后世丹江口市)注入漢水。 漢水,就是第三條大河。 黨子口以北屬于河南行省南陽府淅川縣管轄,以南則是鄖陽府均州管轄。 成化年間,漢水中游的大山(秦嶺、大巴山東脈,武當山群山)爆發流民大起義,受到官軍追剿后不斷有流民越過黨子口進入淅川縣,平息流民暴亂后,朝廷一方面設置淅川縣, 一方面則在黨子口設置游擊將軍。 設置游擊將軍的最初目的顯然是為了阻止荊襄地區的流民進入河南。 隨著時間的流逝, 由于承平日久,黨子口游擊雖然還是頂著這個名頭,但卻常駐在地理條件更好的左旗營(丹江口市),朝廷最后也默認了這個情況。 由于南陽府此時并沒有營兵,于是直接隸屬于鄖陽巡撫的黨子口游擊的防區實際上包括均州、內鄉縣、淅川縣。 而游擊將軍駐扎的左旗營距離許家寨也就不到百里。 得知小強旅大軍南下,攻克裕州,并圍住了南陽府城后,最著急并不是河南巡撫,而是鄖陽巡撫! 而小強旅的第三旅李占春部攻克內鄉縣通往淅川縣驛道上的要沖許家寨后,時任鄖陽巡撫蔣允儀、分守參將楊文富、黨子口游擊將軍漆尚友都敏銳地意識到流賊下一步的目標是什么。 因為此時,以老回回馬守應、革里眼為主的流賊大軍已經進抵到西峽口巡檢司以西不到百里的西坪鎮,從這里開始,南下可抵達鄖陽府,東去可到西峽口巡檢司、內鄉縣。 實際上,龍十三完全可以讓馬守應部拿下西峽口巡檢司,但此時馬守應卻遇到了對手,盧氏縣附近的大盜金聲桓以礦徒為主的山賊異常精悍,而馬守應、賀一龍的主要優勢還是騎兵, 自從來到豫西群山后,這點優勢自然就沒有了。 而金聲桓此時的勢力范圍橫跨整個熊耳山,包括河南的盧氏縣、陜西的商南縣(后世商洛市),特別擅長山地作戰,于是馬守應等只能與金聲桓斗個不勝不敗。 饒是如此,他的賀一龍的手下可是有好幾萬人馬的,不斷在大山中與金聲桓部作戰,這速度便慢了下來,等他帶領大軍抵達西坪鎮時,時間距離他們離開山西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之久! 得知小強旅繼續高歌猛進,占據了裕州后,馬守應、賀一龍自是羞愧難當,不過,他們想要成功抵達西峽口巡檢司也并不容易。 此時,在西坪鎮與西峽口巡檢司之間的山谷里,就是那從荊襄地區北上流民首領“瓦罐子”張有才的老巢所在,那條道路蜿蜒崎嶇, 稍有不慎就會被張有才伏擊。 加上馬、賀兩人時刻提防著被龍十三吞并, 故此到了西坪鎮后, 他們從當地人嘴里得到了四周的地理環境后,便起來徹底離開小強旅,南下鄖陽府討生活的心思。 這一節,是黨子口游擊漆尚友所不知曉的。 包括鄖陽巡撫蔣允儀、分守參將楊文富在內也以為馬部肯定是前來與龍十三匯合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