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九章 宛城歲月之十二:內鄉(1)-《越打越強的小強》


    第(2/3)頁

    由于熟鐵是經過鍛打的,含碳量較低,而生鐵由于是使用木材/煤炭煅燒的,含碳量正是最高的時候,并且上面孔洞較多,二者一混合、滲透,再稍微鍛打一下,就可以得到含碳量適中的精鐵。

    這種精鐵不僅硬度較強,還有一定的韌度,正是打制兵器的上佳材料,這是因為,如果鐵料太硬,則易碎、易斷,若是太軟自然也不行。

    剛才尚子義說有的爐窯使用煤炭作為燃料的,以此時的技術,是不可能得到上好的焦煤的,只能用普通煤炭冶煉,得到的鐵料孔洞較多,正好與使用木材冶煉的生鐵混合。

    每一個人推著的小車上面放置的鐵料約一石重,大約三十人左右過去后,這一爐鐵水就能完全與生鐵混合、滲透了。

    這個過程還是很危險的,稍有不慎就是車毀人亡(小車),不過此時的匠人多半既。

    ,當鐵水與熟鐵融合時,會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膽子不大的顯然是干不了這個活計的。

    當然了,五個爐窯出水的時間肯定有先有后,否則一個爐窯就要配三十個這樣的人,龍十三手里的人再是富裕也不可能這么干,因為一座窯還有上料工、添加煤炭、木材的,照看鼓風機的,查看爐溫的(憑經驗),怎么著也需要十個人才行。

    混合完成后的鐵料就需要運到一旁的精鐵坊進行鍛打了,龍十三沒有水力鍛錘,只能靠人工,幸虧他別的沒有,匠人倒是豐富得很。

    經過鍛打后的鐵料便是精鐵了,便可以運到縣城的作坊進行進一步的處理,或制作火炮,或制作銃桿,或制作盔甲兵器,等等。

    如此往復,一爐鐵水、一萬斤鐵礦石只能每日只能出一千五百斤精鐵,五爐就是七千五百斤。

    這還是兩日的產量,每日也就三千斤左右。

    而龍十三的火銃、火炮制作成品率都不高,加上由于小強師火銃兵練習、使用頻繁,到了一兩年就需要重新更換銃桿了,必須大量制備。

    目前小強師火銃兵一桿火銃大約十二斤,最少需要二十斤鐵料方能制成(主要是鉆膛廢品較高),三千斤若是全部用到銃桿上,最多能制作出一百五十桿。

    龍十三眼下有五千火銃兵,看起來一個月就能滿足全部火銃的需要,但由于這些鐵料不可能全部用來制作火銃,再加上后續鍛打、鉆孔、鉆膛的工序花費時間較多,能在半年時間達到這個要求就不錯了。

    再走到一座用夾鋼法煉制精鐵的爐窯面前。

    與淋鋼法相比,夾鋼法就簡單一些,無非是將生鐵、熟鐵提前綁在一起,然后再投入爐窯進行冶煉罷了,燒完之后讓爐窯冷卻,然后將重新凝結在一切的鐵團取出來鍛打就是了。

    由于爐窯里本身雜質就較多,在兩種鐵料的混合中顯然極有可能再次混進去,雖有以后的鍛打,但畢竟沒有淋鋼法可靠,不過用其來制作冷兵器、盔甲還是足夠了。

    龍十三一直等到全部十座爐窯全部出水、封窯完畢后才離開。

    然后就在窯場與眾匠人一起吃了晚飯才回到縣城里。

    內鄉縣城是大明與南陽府城、裕州城一起新修的城池,都是方圓八里左右,城池西南角就是作坊區。

    還沒走進,便聽到了一陣叮叮當當的打鐵聲。

    先到制作冷兵器的作坊看了看,由于鐵料質量上乘,所有的冷兵器,包括長刀、單刀、騎刀、槍頭、槊頭、箭頭都是用模具鑄造的,在城里自然不能使用大爐子了,都是一座座小爐。

    不過正是由于爐子小,一架鼓風機就可以爐溫達到目標溫度,加上特意挑選的上好木材,出水后就可以一一倒到做好的模具里。

    等到冷卻后稍微鍛打即可,模胚的分量、大小自然要比成品大山一些,通過鍛打、淬火、切割后就可了最終的成品。

    如果鐵料質量不過關,就需要鐵匠通過自己鍛打的頻度、淬火的次數來獲得質量好一些的成品,那樣的話,效率會比眼前這樣低出三倍以上,也就是說,人家十天功夫就能干出你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活計。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拉特旗| 乌兰浩特市| 新营市| 隆尧县| 长葛市| 大姚县| 邵武市| 登封市| 肃南| 洛川县| 昌图县| 葫芦岛市| 茂名市| 福海县| 平安县| 囊谦县| 台中县| 泾阳县| 株洲县| 铜梁县| 资阳市| 建阳市| 建湖县| 星座| 渭源县| 黔西县| 资兴市| 嵊泗县| 平遥县| 夹江县| 龙山县| 尖扎县| 通州市| 通海县| 怀来县| 柏乡县| 尉犁县| 林西县| 南溪县| 明水县|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