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虎賊(上)-《扼元》
第(1/3)頁
河間府舊名瀛州,又曰關南。
此地北拱中都,南臨青濟,自古以來便是水陸沖要,餉道所經。幽燕有事,未有不先圖河間者。后漢末年,此地曾是袁紹、公孫瓚爭奪的重地。后來五胡濁亂到拓跋世衰, 乃至隋末、五代,群雄競起,耽耽虎視,恒在瀛州,幾于無歲不戰。
當年契丹的大遼強盛時,也曾據有此地,遂飲馬河津,威凌汴洛。所幸周世宗力戰以復關南, 戎夏之防, 藉以少固,這才有了繼之而起的宋國。
當時在宋國治下,有高陽關路,統瀛、莫、雄、貝、冀、滄等十州軍。后來大金興起,燕、代與中原合而為一,高陽關遂遭廢棄。而瀛洲河間府成了河北東路八州一府三十縣的中心,號曰“中都之南府,天下之津途”,為河北屈指可數的軍事重鎮。
當然,這些軍事重鎮,在大安三年與蒙古的戰爭開始后,全都已經虛弱得不成樣子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括粟、征發和簽軍,河北各地的物資被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騾馬盡數牽走,青壯全部從軍,豈獨一個河間府?
徒單航、粘割貞這些刺史們在地方上遇到的窘境,不是孤例。
到如今, 河間府內外空虛異常,河北東路馬步軍都總管府、瀛海軍節度使府、乃至女真人的骨干武力、河北東路胡剌溫猛安的兵馬,已然只在朝廷簿冊上名義存在。
最近這大半年里,整個河北東路的軍政事務,都是由緊急調任按察轉運使的渤海人高錫在出面維持。
而所謂的維持,便是將各處遞鋪、驛站、乃至設在交通要道的城砦兵力盡數收縮,把河間府的府城塞得滿滿當當,宛如鐵桶。至于城池外頭……
兩年來盜賊蜂起、豪強橫行,哪里是我河北東路按察轉運使能解決的?
此時郭寧所部攻打的,便是一個兵力被抽空了許多的城寨。
這座城寨的西面,有大道與滹沱河平行,一直通向真定府,進而接連河北西路的諸多名城大阜,所以早年甚是繁華,曾是河間府肅寧縣的縣城。后來縣城遷往地勢更高的黃龍淀以南,此地就改為軍寨。
因為當年曹操曾引滹沱河水為平虜渠的緣故,這個城寨就叫做平虜砦。
據守平虜砦的,是本地牢城軍的一名都將,領兵五百。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方城县|
革吉县|
五莲县|
德清县|
渝北区|
蒲城县|
望都县|
山丹县|
高碑店市|
金溪县|
安图县|
达尔|
武宣县|
保定市|
富川|
金山区|
阜宁县|
台南市|
赫章县|
侯马市|
景泰县|
特克斯县|
二手房|
安新县|
东乌|
班玛县|
马龙县|
沾益县|
丹阳市|
仪征市|
临颍县|
上犹县|
西丰县|
都安|
酒泉市|
石河子市|
鄂州市|
祁连县|
偃师市|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