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人命(上)-《扼元》
第(1/3)頁
所謂的十五里溝,其實是一道古人修建的壕溝。據(jù)說隋唐年間,涿郡賊人盧明月曾在此崛塹壕立營,與隋將張須陀對峙。
如今數(shù)百載匆匆而過,溝壑兩邊荒草密蓋,一路荊棘層疊。雖然阻絕了外界視線,但稍有不慎,腳下踩到枯枝敗葉,就會發(fā)出沙沙聲響。好在張榮等人走得慣了,沿途小心翼翼。
最近的一次,數(shù)人就從蒙古人吃草的馬群旁邊經(jīng)過,那些戰(zhàn)馬被蒿草深處晃動的人影嚇了一跳,猛然跳躍嘶鳴,幾名蒙古騎士奔來安撫,所幸他們另有心事,沒誰過來查看端倪。
一行人繞過蒙古軍的營地,將至小清河,還隔著一兩里地,就聽到了人聲鼎沸!
張榮連忙示意同伴們伏低身形,然后撥開蘆葦,踏著水草和冰冷的濕泥,慢慢近前覷看。
去年山東兩路大旱,連續(xù)二百余日無雨,今年也是干冷。冬季枯水的時候,諸多河道大都干涸。
但小清河是偽齊時動用巨量民伕挖掘的,利用了濟水古道,上承北清河和濟南城北連綿湖澤、泉水,后數(shù)十年也修繕不懈,故而此時依然水勢滔滔,能容大船航行。
真的有大船,許多大船!
就在張榮身前,小清河的河道上,至少數(shù)十艘大船首尾相連,魚貫而來!
“是通州樣的船,是海船!”
馬五在張榮身旁低聲道。
大金國用來鹽運的船只,多是仿造宋人鹽船樣式,方頭方尾平底,船長四十余步,無隔艙,也無桅桿,靠漿櫓或纖夫拉扯,行于各條漕河。
而這些船,卻都是通州樣的海船,單桅單帆,長度約七十尺。這種船行于海上風浪間,并不起眼,放在小清河里,可就威風的很了。
何況同樣規(guī)格的船只多達數(shù)十艘,檣桅如林而立,實在是氣勢驚人!
這一段河道,水面甚是寬闊,河畔有個新興的草市,兩岸都有碼頭和棧橋。
但前陣子蒙古人來襲,把草市燒作了白地,碼頭和棧橋也沒有幸免,這時候只在殘余的橋樁上搭些木板,再鋪了一層稻草,走在上面又窄又晃。
船隊這時候慢慢地靠近棧橋,張榮待要細看水手模樣。
一名弓手示意張榮往棧橋南面眺望。
“兄長,你看!”
張榮看船隊看得呆了,這會兒轉眼,才注意到棧橋附近的河灘上,不知何時圍起了一個蒙古人用來圈養(yǎng)牲畜的大圍欄,圍欄外頭,有三五百蒙古騎兵懶洋洋地警戒著,而圍欄里圈著不下數(shù)千名男女百姓。
百姓們多半都被折磨得不成樣子了。
有人身形枯瘦,神情麻木;有人衣衫半解,光著膀子,露出身上一道道可怖的鞭痕;有人被切了鼻子、耳朵;有幾對分明是夫婦模樣,卻又像是剛見到,婦人嚎啕大哭,而丈夫也默然催淚,興許是想念死去的家人,又或者是為各自的遭遇而哭。
這些百姓哪里來的?不用走近,聽口音就曉得,這都是濟南府的桑梓,是張榮等人的同鄉(xiāng)鄰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沾化县|
嘉峪关市|
广元市|
冷水江市|
日土县|
枣强县|
金坛市|
通许县|
什邡市|
磴口县|
龙口市|
老河口市|
池州市|
安阳县|
莱阳市|
阳曲县|
宣化县|
墨江|
台东县|
儋州市|
双辽市|
定州市|
裕民县|
白水县|
宜阳县|
新河县|
平罗县|
安平县|
台江县|
乐清市|
原平市|
武宣县|
彰武县|
定陶县|
永德县|
全南县|
尼勒克县|
岱山县|
息烽县|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