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鐵鉤(上)-《扼元》
第(1/3)頁
待到周客山和趙斌、王二百告退,郭寧滿意地嘆了口氣,把身子靠在椅背上,伸個懶腰。
要想在亂世立足,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不能有書生氣,不能有精神潔癖。那種人,一遭濁浪滔滔,分秒即死,而郭寧所部的骨干將校們,各個都是血海里掙出來的,無不深知大局為重,神經早就錘煉得如鋼鐵一般。
郭寧算是比較自律有底線的,但他從昌州一路潰退到安州塘濼的時候,每日里廝殺不斷,所有人都紅了眼,很多時候殺得并非蒙古軍,偶爾還要劫取行軍所需糧秣物資,那也不是和和氣氣說話要來的。
那一路上他有沒有留過手?只能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留著手了。
他能保證沒做過錯事,沒有濫殺過么?其實不能。
又比如靖安民、駱和尚和李霆三人,儼然是軍中最大的山頭。因為他們當年在河北,就是勢力最大的潰兵首領。這勢力怎么來的?靠得溫良恭謙么?當然不是。他們的威名、勢力乃至自家的性命,下屬的吃喝,都是從刀槍上來,每一樣都沾滿了血。
趙斌也是這樣的。這老卒發狠的時間,比郭寧等人還早。
那幾年朝廷中樞混亂,對北疆界壕沿線的照應一日少于一日,將士們甚至有賣馬、賣祖傳的甲胄去換食物的。趙斌有一大家子老小要養,家底又不厚,只能去落草做賊,好在雖不曾濟貧,大致劫的都是富。
可有時候朝廷出兵剿匪,偵騎四出,而趙斌又被兜住了。結果便是兩邊翻臉,一場廝殺。反正邊疆之人性命輕如草芥,死了誰,都是一樣。趙斌殺人滅口過了,還能施施然回烏月營去當兵。
那幾年烏沙堡長城沿線,就是這么一副兵匪不分的模樣,郭寧一早就知道。只不過,若非趙斌這廝拿腔拿調,他真懶得提。
數萬十數萬的漢兒、契丹、渤海之眾散在界壕沿線,衣食都艱難,朝廷又要他們廝殺,又不給好處,結果會怎么樣,本來就很明確。
所謂身懷利刃殺心自起,北疆的武人何嘗不是如此?
這陣子郭寧自家看過點書,總覺得若非蒙古國崛起太快,北疆諸軍說不定就自家席卷中原,便如當年北魏六鎮之亂。這會兒到不用擔心六鎮之亂了,北疆不下十萬的士卒、工匠,都已被挾裹到了草原上,硬生生地讓蒙古軍如虎添翼,那比六鎮之亂還要可怕十倍!
當時趙斌不惜去做馬賊也要保住的一家人,在大安三年野狐嶺大戰之前,就已經死盡了。郭寧一家人,呂函那一家人,還有許多將士的家人,早都死絕了。
郭寧猛地搖了搖頭,繼續盤算海上的事。
他要往南朝宋國的海上商路伸手,自然做過功課,明白其中艱辛。那些海商視兩國的法度如無物,行事哪有規矩?這樁事,生意的利弊只占了三分,而其它七分,全都在刀槍上定!成了,就金山銀海也似的好處進來,不成,那啥也別說了,趙斌和周客山兩個,多半會在海里喂鯊魚。
所以郭寧一開始就對趙斌說明了,選中他這個人,未見得是他的才具如何,郭寧就是看中趙斌性子老辣,敢于殺人越貨,敢于翻臉無情,斬草除根!
這會兒呂函從后頭過來,替郭寧按一按肩膀,微微嗔道:“昌州的老兄弟越來越少了,老趙半個手都沒有了,多慘?你就讓他消停些,給他過幾年好日子,娶個媳婦,傳宗接代,不行么?”
郭寧想了片刻,搖了搖頭。
“我們這些北疆武人,性子都差不多。你聽我們嘴上說,想過太平日子,可真要我們安安穩穩,遲早憋出病來。你看趙斌,原是個狠角色,對吧?可今天見我的時候,他畏縮成什么樣了!那精氣神都散了!能活得好么?能活得舒坦么?還不如給他個難事去辦,讓他痛痛快快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达日县|
新建县|
商河县|
陈巴尔虎旗|
新安县|
涟源市|
神农架林区|
兴海县|
綦江县|
沂水县|
略阳县|
额济纳旗|
瑞昌市|
紫阳县|
西畴县|
芮城县|
汾阳市|
崇阳县|
彭山县|
庄河市|
德昌县|
奎屯市|
五台县|
宜丰县|
姚安县|
凌云县|
两当县|
枣强县|
临沭县|
桃江县|
会理县|
册亨县|
策勒县|
北宁市|
尚志市|
长垣县|
南雄市|
邛崃市|
巴塘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