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夜戰(上)-《扼元》
第(1/3)頁
成吉思汗再看一眼被木華黎雙手捧著的直刀,將之握持在手里,掂了掂份量,又揮舞了兩下。
他的手腕極其粗壯有力,所以揮刀的時候動作不大,刀身的擺動卻非常迅速,激起銳利的破風之聲。
用過一柄,他再拿了第二柄和第三柄連續揮動。不同于從金國軍器庫里搜羅來那些缺斤少兩的垃圾,這三把的刀脊,還額外加寬加厚了,揮砍時的威力明顯更大,但因為重心的作用,卻并不讓人特別疲累。
更重要的是,三把刀的規格和手感,幾乎是完全一樣的。
成吉思汗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
大蒙古國建立之前,草原上的工藝水平一向落后。就連統治區域橫跨草原東西萬里的遼國,其冶煉冶主要依靠東北的渤海人和燕云一帶的漢人。
單就草原本身的資源稟賦來看,鐵倒是不缺。但冶鐵需要大量的木炭作為燃料,但草原上的森林又分布極不均衡,多在東西兩側的深山,而各部落隨水草游牧遷徙,也不可能固定在一處開礦煉鐵。所以幾乎沒有哪個部落擁有冶煉金屬的能力。
一些貴族偶得一柄銳利的鐵器,甚至有當作傳家寶的;而尋常蒙古人與人廝殺,使用骨箭、木棍的不在少數。由此,鐵匠在草原上的地位極高,成吉思汗的名字鐵木真,取自于塔塔爾人的部落首領,其原意就是“打鐵之人”。
待到成吉思汗崛起,將許多部落里的工匠集合到一處管理,又通過向夏國和金國的戰爭,攫取了大量工匠,到狗兒年以后,金國設置在漠南界壕沿線的礦冶盡數落入蒙古之手,使得蒙古軍的裝備水準得以暴增。
金屬的武器和鎧甲作為戰利品和賞賜,開始大量配發到普通的蒙古士卒手里,尤其是成吉思汗最精銳的怯薛軍,各種裝具配備之齊全,之精良,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此前所敵對的金國正規軍。
但因為各處的俘虜工匠都在生產自家熟悉的武器,蒙古軍的裝備還談不上統一標準。工匠做出來什么,戰士們就用什么。
從漢地來的工匠做直刀,他們就用直刀,來自西夏和八河之地的工匠做回回樣的彎刀,他們就用彎刀,以至于成吉思汗召集諸將會議的時候,將領們隨身的武器也是叉叉丫丫,長長短短。
而這個遠在金國南方,卻把手腳伸到遼東的定海軍政權,隨便派兩個暗探,也能攜帶這樣統一規格、自行制造的武器么?
尋常蒙古人的眼界和知識有限,不理解這代表了什么,但成吉思汗很清楚,這代表了巨大的戰爭潛力!
成吉思汗握著刀,向左右看了看,豁爾赤大薩滿立刻就領會了他的心意,快步走出了金撒帳。
片刻之后,他再折返。
隨從入來的,是個子比常人高出一個頭,花白須發飄拂的札八兒火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渭源县|
开江县|
霍邱县|
县级市|
樟树市|
宁陵县|
江永县|
谢通门县|
黔南|
湟源县|
马尔康县|
连山|
克拉玛依市|
河西区|
道真|
泾源县|
滦南县|
门源|
宁陵县|
沽源县|
陇南市|
浦东新区|
鄂托克旗|
商洛市|
兴国县|
托里县|
郯城县|
焉耆|
阳高县|
来凤县|
武夷山市|
化州市|
六枝特区|
荃湾区|
长治县|
霍州市|
德清县|
周口市|
邵东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