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三軍(上)-《扼元》
第(1/3)頁
許多紙上談兵的書生以為,守城的辦法,首要就是往城里填充重兵,好像城池里兵力越多就越安全,其實大謬不然。
單一座孤城,乃是絕地,無論城池有多大,城里的兵力有多么充足,自家困鎖城中,便若束縛手腳與人作戰,在戰術上是極大的浪費,鮮有不敗的。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守城一方必定會在城外控制要隘,設下牢固營壘,駐扎強大兵力以呼應內外。
軍中俗語說,守城必守山,又說,守城必守寨,都是這個道理。
昨日金軍南下各部在付出相當代價以后,甩開了淮南等地的宋軍,一路奔回開封附近,也并沒有急于入城。他們匯合了提前一天到達的潼關守軍完顏從坦所部,還有河南府守軍紇石烈乞兒所部,進入了折沖都尉夾谷澤控制的臨蔡關舊址。
各部原有的兵力合在一處,將近十萬,兼且將士勇銳,南下劫掠時威風赫赫。這會兒和宋人糾纏了一個多月,撤退時又人心惶惶,時常遭到追擊,所以不斷有人脫隊逃亡。
當晚點集人手,只剩下約莫三四萬人。
好在這三四萬人,算是各部都尉的基干兵力,戰斗力尚存。
完顏從坦從潼關攜來了一批糧秣,安排將士們吃了兩頓飽飯,又調了數千人挖土為壕,壘土為墻,在關城的遺址上,造了一座臨時小城。
有這座小城作為立足之地,金軍和開封城之間便有了犄角相援的勢頭,將士們立刻就安心了許多,開封城里又連夜運出一批軍資,使軍隊的元氣稍稍恢復,覺得至少可以背靠著開封堅城,在城外的大平原上打幾場真正的狠仗。
早年大宋極盛時,在國都汴梁城經營有諸多河渠以保障漕運線路。眾多河道派引脈分,咸會天邑,舳艫相接,贍給公私,所以無貴乏。
但自宋人杜充決河以后,黃河水患連年不斷,以河道淤積,不能受水,所以或決或塞,遷徙無定。汴梁周邊的河渠久不修治,漸淤成平陸,待到明昌五年八月,黃河決陽武,灌封丘而東,水勢趨南,更是徹底摧毀了原有水系,在開封周邊形成了大片的砂磧、砂灘。
到如今留下的漕運遺跡,只剩下曾為汴河鎖鑰的陳留,曾為蔡河鎖鑰的臨蔡關、曾為惠民河鎖鑰的朱仙鎮。
定海軍駐扎在陳留,沿著汴河河堤布陣。軍營距離臨蔡關,近的只有十二三里,遠的也不過二十里出頭,兩軍之間的土地空曠平坦,居民早已逃散一空。
故而大軍一動,臨蔡關的金軍立時警戒。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灌南县|
凤城市|
治多县|
改则县|
博湖县|
安塞县|
定日县|
时尚|
进贤县|
大城县|
无锡市|
广东省|
清流县|
昌图县|
吉木乃县|
潮州市|
安乡县|
华蓥市|
揭东县|
吉水县|
天水市|
安仁县|
玛纳斯县|
会同县|
汤阴县|
辉县市|
屏边|
杭州市|
朝阳县|
芷江|
禹州市|
龙州县|
武强县|
宜川县|
电白县|
于田县|
含山县|
六枝特区|
京山县|
德昌县|